第774章 妹妹的恳求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不了。

    还是赵知青最先反应过来,客套的说道:“岳同志千万别说感谢的话,都是同志之间互相帮助,其实我们也没做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岳知青在我们这些知青里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我们也就是在他刚来的时候,提供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她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已经适应了插队生活,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奋勇争先,不落人后,反而是我们应该向她多学习才对。

    你看看我们什么都没做,却让叔叔阿姨这么惦记着,还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真是让我们汗颜。”

    其他人也客套了几句,等大家说完感谢的话,岳若茵迫不及待的问道:“二哥,你刚才说是给我办好了招工回城的手续,我应该没听错吧?”

    “放心,你年纪轻轻的,耳朵肯定没背。我已经给你办好了招工回城的手续,等会儿咱们就去一趟村委会,趁着村干部还没去上工,咱们先把村委会的章盖了。”

    时间比较紧迫,岳文轩趁机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就拉着岳若茵朝外走去。

    直到走出知青院的大门,岳若茵这才好奇的问道:“二哥,你怎么就突然回城了?我的招工回城手续又是怎么办的?我怎么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这两件事情说起来话长,一时半会儿的也和你说不清楚,等咱们回去之后,我再和你慢慢解释。

    现在要紧的事情是加紧办理回城的事,你们村支书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没有得罪他吧,你觉得他会不会刻意刁难你?”

    对于岳文轩来说,这些才是紧要的问题。如果村干部有意刁难,虽说不至于让妹妹回不了城,但肯定也会平添一番波折。

    “我们村支书姓张,挺正派的一个老头,对我们这些知青一向挺关心,肯定不会刻意刁难。”

    岳若茵显然对这位村支书的印象很好,“你没看我们知青点现在就只剩下了五个人,以前人可多了,我刚来的时候还有十来个人。

    其他人在这两年里都陆续回城了,主要就是招工回城。

    在我们这个知青点,知青回城并不算是稀罕事,我们张支书从来都不会为知青回城设置障碍,反而还挺支持的。”

    岳若茵所说的情况,在其他偏远地区的知情点,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事,但在京郊确实比较普遍,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无论是在哪个年代,地域差距就是这么巨大!

    像京都这样的大城市,工厂和企业多,招工的机会自然也就更多,京郊的知青们招工回城的机会自然要远远超过其他偏远地区。

    除了京都之外,在其他大城市近郊插队的知青们,也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

    在其他边远地区插队的知青,知青点上十几名知青,几年时间里也未必能有三两个人有回城的机会。但在玉皇庄这样的地方,有的知青点,此时可能只剩下一两个人没走,玉皇庄还有五个知青已经算是多的了。

    这些没走的知青,大部分都是出身有问题,或者下乡的时间太短造成。

    之所以在大城市近郊插队的知青比较容易回城,除了正常的招工机会确实比较多以外,指向性的招工机会比较多也是一个原因。

    在这个年代,哪怕是领导子女也必须要下乡插队,这些人锻炼几年,就要考虑回城的问题了。但下来的指标肯定不能只有一个,那样也太明显了,往往会多给几个,这也就给了其他人机会。

    在这几年当中,岳若茵看到其他知青陆续回程,自然也很羡慕。

    但她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也会这么快就有回城的机会,一是她下乡的时间短,就算论资排辈也暂时轮不到他;第二则是海外关系的原因。

    这个年代填政审表,最重要的当然是出身,其次则是社会关系。岳若茵的出身没问题,但社会关系有问题,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制约,只要政审稍微严一点,就会被卡住。

    比如一个人想要参军,就算自己全家没问题,哪怕是姑父、姨父的出身有问题,正常情况下也会被卡住。

    为何这个年代的人对于出身问题无比看重,这都是源于现实的无情。

    在正常情况下,岳若茵有这样的社会关系,想要回城必然也是千难万难,正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她才会感到特别的惊喜。

    岳若茵对于村支书的认知没有偏颇,老支书确实是一个很正派的人,很痛快的就给盖了章,而且还不厌其烦的对岳文轩提点去了公社该找谁,又有哪些该注意的地方。

    告辞的时候,岳文轩给老支书留下两包糖果,老支书坚决不要,岳文轩和他推迟了很长时间才让他收下。

    有了老支书的指点,接下来要办的手续更加顺畅了一些,赶到下班之前,回城手续上面需要盖的红章就都盖上了。

    终于能回城了,岳若茵当然很开心,一路上表现的很雀跃。她不断的和岳文轩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