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贾党 {求月票}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功名在身的士绅减免商税其实没有明文规定,属于执行过程中的潜规则,也就是在本乡本土能生效。

    

    所以要看什么地方,如果是一些穷省份,倒也不那么明显。在两江则不一样,属于商业发达的地区,这个本地减免的钱就多了。

    

    年初正月刚过,孙化贞针对这个问题召开了几次会议,警告了一些地方官员,让他们看好

    

    在贾琏看来,大周朝的商业税收制度叫一个混乱,尤其是运输上,那真是遍地妖魔鬼怪。运河就别说了,贾琏亲自体会过的,沿河是个衙门都敢设钞关收钱,尽管多数都是临时性的,每年收一个月也不是少数啊。长江之上也一样的,临时钞关也很长江。这些衙门实际上没权干这个,但人家就这么干了,也没人管。反问一句,为何要管呢?这钱可不是一家收的,收上来的钱肯定要上下打点。

    

    说穿了,就是官府把商人当猪杀了。这属于时代的特性。这个时候再看有功名的士绅能减免商税,是不是没那么刺眼了?

    

    这么说吧,有的地方商税其实没少收,只是装自己口袋里。当然这是“偷偷”做的,不像晚清的厘金,是朝廷允许的。

    

    李冬与林平的请教,贾琏也没啥好对策,只能告诉两人,上面啥吩咐,照着做就好了。不过在工作期间,还是要尽量的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不要每天蹲衙门里,那样一任三年的官做下来,除了熟悉一些案牍之类的工作,很难有别的收获。做官最要紧的就是深入基层,只有了解了基层运作的流程,今后在任何位置上预见任何看似不合理的事情,都能找到答案。还有,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不要搞模板生搬硬套。当然了,这样做官会很累,看个人选择吧。

    

    首先要明确一点,大周地方官府的权力非常的大。县令被称为父母官,可想而知了。

    

    骨子里贾琏还是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念,李冬与林平的未来,还是要看两人的努力。

    

    私下里聚会的时候,李冬和林平说话也没多少遮掩,林平还好点,李冬很直接的表示,自己在朝中被堪称了“贾党”。

    

    说到这个,林平也表示,并非空穴来风,真是有人在炒作这个概念。

    

    所谓的贾党,盖因贾琏表现的太过突出,一些与贾琏关系良好的官员,被自动纳入了这个派系。

    

    李冬与贾琏乃青云书院的同窗,又是同年好友,属于铁杆的贾党,吴安中、杨文都算是一波的。林平要差一个档次,属于中层,其他的一些青云出身的,又曾在张廷恩手下工作过,与贾琏有过交集的,都被划入中底层的范围。

    

    这个就很搞笑,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林平与李冬,并不抗拒这个所谓的党,甚至各自身边聚拢了一批人,多为不算得志的年轻官员。听他们的意思,就差贾琏这个党魁出来振臂一呼,成就大业了。

    

    说实话,这事情给贾琏吓的不轻,当即提醒两人:“此事不可怠慢,为君者素来忌讳臣子结党,今后此事莫要再提。”

    

    林平点点头:“不错,明面上不要提,对我就说同僚之间的联谊聚会,无伤大雅。”

    

    李冬也道:“不错,晚唐有牛李党争,明末有东林,齐、楚、阉等各党之争,只论立场,不论是非,党争不可取也。”

    

    李冬和林平对于这个事情的理解还不一样,林平的理解,大家心里有默契,不说出来就好。李冬则是坚决不认可结党一事。

    

    贾琏看懂了,李冬秉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可以做朋友,不做同党。林平则认为,拉帮结派在朝廷里太正常了,不这么干才不正常。

    

    这俩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有没有这个组织,贾琏都是核心。没法子不这么想,这俩在朝为官,无论走到哪,别人都会把他们跟贾琏联系起来,不说给方便,故意为难的事情很少。要怪就怪贾琏臭名昭著吧。这俩开始也解释,后来就躺平了,随便你们怎么理解,有这个身份它香啊。

    

    “嗯,李兄说的不错,哪来的什么党,我等志同道合,都是为朝廷办事。有赖当今圣明,我等才有一展拳脚的机会。”

    

    贾琏的官话那是一点毛病都挑出来的,两人听了各自露出会心的笑容,颔首附和:“是这个道理。”

    

    贾琏一看,得,白解释了。算了,爱咋咋!

    

    无论如何,贾琏都希望这两人在基层能好好干,朝廷里干活,没几个帮手肯定是不行的。贾琏都不用刻意培养班底,只要他独树一帜,将来总会有人通过各种关系靠过来的。比如说青云书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