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雄才大略承辉帝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部组织官员采购运输粮食,督察院、龙禁尉负责监督,宁卿亲自负责此事,出了问题,自请告老。林卿负责监督,御史知情不报,林卿自请乞骸骨。但有赈济,素来是一笔烂账,朕欲刷新朝政,当自此事起。”

    承辉帝还是给官员留了面子,但是话也说的很重。宁克,林如海,会不会因此被牵连而获罪,那都是皇帝说了算的事情。尤其是宁克,他要是再办砸了此事,承辉帝多半是饶不了他的。

    灾情如火,解决了钱的问题,国家机器开动。

    粮食采购,有两条路线,一个是湖广,一个是河南,两个都是产粮大省,在当地采购之后,转运关中,远远要比在京城买粮食便捷。

    没有铁路的时代,运输陆路运输很麻烦,花费也大。还有一条路是走黄河水运,潼关上岸,这不是上游干旱,水路不通么?这条路等于没有。

    唐朝的时候,因为长安人口压力太大了,尽管关内反对激烈,李治和武则天,也坚持跑洛阳就食。这里面涉及复杂的政治斗争。那个另说。

    赈济的陕甘的事情,贾琏绝不沾手,这种事情,搞不好就要死人。

    莫名其妙被叫来,听皇帝一通说话,打了一趟酱油,贾琏却一点都不轻松。

    承辉帝的想法很好,但是要想实现,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

    贾琏必须做好一切准备,等皇帝需要的时候,能拉出一支让周边割据势力不得不从的武装。

    随后的日子里,朝廷忙着赈济,贾琏除了去军校上课,剩下的时间盯着研发司下属的工坊,发明创造的事情都先放一放。

    贾琏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年底之前,京营三镇,基本完成换装,明年,御马监和九门镇,基本完成换装。

    其中最大的难度,起身是火炮的生产,新式火炮为青铜炮,原材料不足,根本供给不上,只能慢慢来了。

    赈济陕甘的事情,按部就班的进行中,承辉帝在下一次内阁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赦免小中医亲王,分封北海的构想。

    此议一出,内阁鸦雀无声,即便是张庭恩,也不敢轻易开口。

    沉默了好一阵之后,张庭恩才看看诸位内阁大臣,发现依旧没人说话,才站起道:“陛下乾纲独断,臣等唯从尔。”

    内阁首辅与皇帝保持一致的问题上,张庭恩做的不错,旗帜鲜明的支出皇帝的任何决定。

    首辅出来支持,余者再不敢,也得站出来支持。此事,内阁通过,昭告天下,并选派使节,前往各地以及漠北,宣读此事。

    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征安南的王子腾,从朝廷邸报上获悉此事后,顿时精神为之一振。

    “我王氏基业成败,在此一战。”王子腾对身边的王义如是说。

    “地方士绅百姓不从如何?”王义倒也不是太傻瓜,知道强龙难压地头蛇。

    “我在西域杀了数百万,安南人杀不得么?不愿意为顺民,留着何用?两广之地,山多地少,不缺移民。安南人做顺民则罢,不从则杀就是。”

    王子腾精神振奋,杀气腾腾。立刻手书一封,送往京师。

    信是给贾琏的,到京师的时候,正是盛夏时节,京城的夏天太难熬了,太上皇驾崩后,承辉帝头一次出了紫禁城,去西山避暑。

    两位皇子李元李亨随驾,西山距离京城不远,每日快马来回,不耽误处理国事。

    察哈尔王最终屈服了,大夏天的,来到京城,亲至西山皇庄,跪地面圣,连大儿子都带来了,还送来了两个闺女。

    察哈尔王不来不行,眼下漠南两股势力,科尔沁部有辽东贸易输血,逐渐稳住了局面,目光往西看了过来,两边没少起摩擦。

    至于草原各部联合起来再犯中原的想法,那是真的一点都不敢有的,张家口一战,草原勇士在神机营的火器面前,被打断了脊梁骨,再无一战的勇气。担忧本部基业不保的察哈尔王,在装腔作势之后,坚持不下去,只好来跪地求饶。

    草原就是这样,强者为王。中原的王道教化,还没能影响到草原。

    只能说,地理决定了很多东西,四百毫米降水线,决定了文明影响力。

    汉唐两朝,全球温暖,降水多,农耕文明建立的皇朝,开拓西域,打通丝路,建立霸业。

    全球降温后,降水减少,农耕文明后退。

    地理条件,决定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极限,一直到工业时代的来临。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乾隆某种程度上做的还不错,是有功劳的。

    贾琏没去西山,留在京城度过艰难的夏天,因为生产任务比较重,难得没偷懒,而是经常下工坊,督促后勤做好避暑的工作。

    工坊内从来都是高温环境,贾琏严令之下,上午十点之后休息,下午三点之后再上班。生产虽然不能停,但不能拿人命冒险。

    研发司挣的钱,贾琏没往口袋里装,夏天来临,大量的避暑物品,采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