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又一个大窟窿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这段时间贾琏每日正常的上班下班,耐心的等待承辉帝召见。
这就是把工作做在前面的好处,清楚的知道,承辉帝一定会召见自己这个知晓西洋诸事的臣子奏对,以对付周松涛的回报。
果不其然,周松涛单独汇报结束后,仅仅过去一天,承辉帝就让裘世安到鸿胪寺传话,让贾琏进宫。
“朕本以为卿会主动进宫,特意等一日。”承辉帝的语气里带着一点无奈,言下之意,【你可是最热衷于对外发展的大臣,甚至是唯一。】
“陛下有问,臣则必答,陛下无问,臣则不可影响陛下的决断。”贾琏不紧不慢的回答,承辉帝点点头,表示听懂了。
什么意思呢,贾琏表示不能主动开口,影响皇帝对国家发展方向的判断。有趣的是,历朝历代的国家,其实发展进程非常相似。当国家在农耕文明的框架内发展到巅峰时,注定要走下坡路。过去的王朝,很难逃脱这个桎梏,所以国家达到巅峰后,往往就是维持统治,统治难以维持,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变法的呼声出现了,引起皇帝的重视,开启变法。
宋明两朝的变法,实际上是取得一定效果的,国库也确实得到了充实,但随后在反对者凶狠的反扑下,主持变法的人没有好下场。
这种变法的特点是存量竞争,无论朝野都会有巨大的反对声浪。变法者只能以高压的手段推动变法。
这种变化注定是不会持久的,一旦主持变法的人没有落个好结果,下一个出来主持变法的人,就不会有了。国家朝着下坡路急速下滑直至崩溃。
承辉帝其实也在搞变法,同样现在面临的反弹压力也很大,这股反弹力,主要集中在中低层,反对力量的构成主体是士绅(含大量官员)。
每一个官员背后,其实都是一个既得利益家族。科举制度杜绝了门阀的出现,却不可避免的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型既得利益团伙。
一百年的时间,出了多少个进士和举人,就有多少个新的利益团伙诞生。看起来每一个都不大,但是却都在基层吞噬着国家利益。
与此同时,这些吞噬国家利益的团伙,又都是皇权的拥护者,是制度的维护者。
承辉帝的变法同样是存量竞争,也确实改善了一定的环境,但是根本问题并没有触碰的前提下,结果往往是人去政亡。
后人在史书上最多写一句:承辉中兴。
贾琏展现出来的就是所谓的【诚】,陛下问了,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陛下不问,我也不会去主动讲,去影响陛下。
这个在承辉帝看来就非常的难得,身为皇帝,怎么会不知道身边的臣子时刻在尽量的影响自己,借皇帝之力实现所谓的【政治抱负】。
你看,这一比不就看出差距了么?有的人明明可以随时进宫,整天围着皇帝转,却放弃了这个机会。
看似贾琏是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但这是个有思想有主见的算盘珠子啊。
承辉帝眼神复杂的看着贾琏,从桌子上拿起一份密奏递给他:“看看!”
贾琏接过展开仔细看罢,一脸的无奈与苦涩:“每次都这样,非要搞到不可收拾才肯放弃激进的策略。大小金川有地利,官兵的兵力以及火力优势难以发挥,怎么就不肯稳打稳扎呢?还好夏公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出手,控制成都局面,可谓不幸中的万幸。如今局面糜烂难以收拾,先问责吧!”
密奏来自夏守忠,他到成都之后,大小金川那边的战斗已经开启了,正欲往前线去,得到一条线报,四川总督、巡抚有责任为平叛大军筹集军费,打着这个旗号,在整个四川境内,各级官吏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川渝两地的帮派,多有跃跃欲试者。
夏守忠当即决定留下程度,并派员往渝州了解情况。与此同时,远在大小金川的战斗却并不顺利。总而言之就是老天爷不帮忙,四路大军同时进剿,却频频遭遇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尤其是东西两路大军,东路遭遇了泥石流,携带的辎重全毁,西路遭遇连续的冰雹加雨的天气,随后行军期间,几乎每天都会遭到雨雪天气,就没有顺利过,走了一个月,叛军没遇见,非战斗伤亡达到三成,余部也是人困马乏,难以再战。
因为环境的因素,南北两路人马并不知道东西两路的遭遇,那鬼地方真是十里不同天,相互之间通信在战斗期间,处在断绝的状态。
牛继宗在南线,继续稳打稳扎的战术,他倒是运气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