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8章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战东南海域。

    郑成功少年时,本为一介锦衣玉食贵公子,日散千金,素不知兵。

    未料一朝遭逢惊变,待他如亲子的养父隆武帝被清军万箭穿心,养母曾皇后投水自尽,生母被清兵虐杀,生父则卖国降清。

    于是焚青衣,泣血立誓,起兵复仇。

    他起兵时,仅有一舟一师,四处招拢流民训练,军纪严明,亲手缔造了一支驰名于海国之上、呼啸于风浪之间的无敌舰队,缟素临江誓灭胡。

    北伐舰队曾一路披靡,直抵南京城下。

    二十年间,这些抗清的义士义民们,是农民,是士女,是商贾,是文弱书生,是三教九流的江湖人,甚至是流寇和海贼……

    身份各异,最终却为了同一件事而死。

    ……

    可是,纵然有很多的光辉时刻,很多的希望燃起。

    英杰们终究是逝去了,所有的盛景都已经凋零。

    二十年的岁月,足以彻底埋葬一个时代的血泪抗争。

    如今的神州大地,已经尽数沦陷,只剩下最后一面汉人旌旗,还飞扬在茅麓山上空。

    那就是,临国公李来亨和他的夔东十三家抗清武装。

    李来亨是李自成的侄孙,他的部众也几乎全都是爷爷当年留下的闯军旧部。

    这群人,曾经被世道逼到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反抗明朝统治,杀入紫禁城。

    却又在清兵入关之后摒弃前嫌,选择了联明抗清。

    他们本没有任何为了明朝作战的义务,甚至和明朝有血海深仇。

    但最终还是选择站了出来,为这一片江山,为了天下汉人衣冠,战至了最后一息。

    两年前,随着永历帝被俘杀,郑成功、李定国先后病故,鲁王亦死,清廷得以收拢兵力,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围剿茅麓山和兴山县基地。

    本以为区区一县,指日可下。

    当年李定国骑兵锋芒何其强盛,郑成功纵横海上何其无敌,还不都是成了过往。

    然而,二十万重兵围攻了整整两年,损失惨重,硬是打不下来,反被数次击败。

    最后只能采取尹子琦进攻睢阳的老办法,围而不攻,硬生生困死他们,直到弹尽粮绝为之。

    李来亨抵抗之顽强,让满清朝廷感到毛骨悚然。

    以至于京城都流行起了一句谚语,凡是遇见艰难困苦之事,就这样打比方:“又上茅麓山耶!”

    此刻,已经是永历十八年八月初三的黎明。

    距离茅麓山陷落,李来亨自焚,还有不足四个时辰。

    少年将军横剑在膝,孑然坐在山巅等待日出。

    这便是二十年抗清大业的终结,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日。

    不经意间,他抬头看了一眼,恰好看见了秦良玉的许愿,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揭下了榜单。

    【南明临国公李来亨:忠贞侯好,小张将军和少塘将军都在浑河南岸大约三十里处,距离白塔铺一带往西十里,距离水站不远。】

    浑河血战发生在李来亨的四十年前,对他来说,是已经载入史书,盖棺定论的事。

    这一战,戚家军全军覆没,白杆兵所剩无几。

    李来亨将所有的始末都打在了评论区,希望秦良玉可以将他们救回来。

    既然他已经十死无生,那他希望,至少能救下一些本该战死的英魂。

    秦良玉:“……”

    忠贞侯是谁?忠贞侯是她?她未来封侯了?

    此刻十万火急,救人要紧。

    她来不及多问,迅速按照李来亨提供的地点,带兵前去。

    ……

    浑河边,一场无比惨烈的血战正在进行中。

    努尔哈赤带着后金军队大举入侵辽东,秦家的白杆兵在北岸列阵迎敌,斩杀鞑虏数千。

    后因叛贼李永芳在沈阳城头对他们开炮,一门将士尽数阵亡。

    张凤仪奉婆母秦良玉的命令过来增援,一通鏖斗,最后仅得连她在内的寥寥百人血战突出重围。

    她不及歇息,立刻加入了南岸的戚金部队继续作战。

    戚金是戚继光的侄子,年少随大伯从戎。

    这一批将士都是他按照戚继光兵法训练出的二代戚家军,精兵强将,个个骁勇,当即摆出火铳三叠阵,有条不紊迎战。

    无奈众寡悬殊,徒成孤危,奋战两个日夜之后,还是被努尔哈赤以人海战术冲破了防线。

    张凤仪和戚金对视一眼,皆觉今日就是殉难之时。

    各自手持利刃,一个领着重甲骑兵,一个摆出鸳鸯阵,展开了最后的殊死一搏。

    此刻,镜头切到浑河南岸,但见一片腥风血雨,残阳如血。

    白杆兵与戚家军倒下的战士尸首累累交叠,天昏地暗中,唯有两面写着「张」、「戚」的破损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