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 22 章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朱氏的病不是什么大病,疲劳加上风寒引起的肺热,只要好好休息几天,就能好彻底。

    养病这几天,姜宁和卫长昀几乎不都不让朱氏做什么事,就帮忙照看下两个孩子。

    姜宁腾出空来自己的事,又有卫长昀在一边帮忙,要拿去镇上买的辣椒面,加班加点做出来不少。

    土豆片是现炸的,所以提前一天准备就行。

    “这些辣椒面,到时候论斤卖,价格肯定会贵一点,不过可以按照小罐卖,得先准备一些竹筒。”

    卫长昀坐在小凳子上,回头看姜宁,“明天我去山上砍几根竹子,要装辣椒的话,得先晒干。”

    生竹里有水分,不晒干的话,容易回潮。

    “那行,明天再去,今天先把这些做了。”姜宁估了一下手里的活,下午就能弄完。

    那今天可以好好休息,都忙了几天。

    前两天他俩去把玉米和土豆种了,旁边还撒了一点去年留下来的南瓜种。

    就这一块地,把他俩都折腾得够呛。

    播种还好,主要是前期肥土,还有后面两天浇水的事。

    过了开春那一段时间的雨季,雨量就少了很多,地里都得靠自个挑水去浇,不然没过几天就要干。

    卫长昀“嗯”了一声,从一堆花生里挑出发芽的,这样才能当种。

    等赶集回来,他们就得把辣椒、花生和豆子、小麦种下去。

    姜宁把雷钵里的辣椒面装进陶罐里,两只手抱着拿进厨房的柜子,关柜门时,忽地瞥见放在角落里的几个陶罐。

    姜宁轻轻“哎”了声,选了其中小的一坛,掀开一条缝,酸味立即飘了出来。

    “什么味道?”卫长昀进来拿东西,嗅了嗅,闻到了一股明显的酸味。

    不是东西臭了发出的酸味,而是一种他从来没闻过的味道。

    姜宁蹲在那儿,抬起头看卫长昀,“前一阵我们用毛辣果做的酸汤,差点忘了。”

    卫长昀拿了麻布,走到他旁边停下,“是做好了?”

    “可以试试,反正这一坛比较小,要是没成功也不碍事。”姜宁心态好得很,不怕失败。

    土豆片和辣椒面能一次性成功,他都觉得蛮不可思议了。

    尤其是辣椒面,之前家里全都是买的,只有糊辣椒才是自己做的,因为得调秘制蘸水。

    “那要怎么知道是不是成功了?”卫长昀问完,想起之前一家去地里摘毛辣果的时候,姜宁提到的酸汤鱼,“酸汤鱼?”

    姜宁点点头,笑起来,“对,酸汤鱼。”

    “那我去河里抓一条,人多的话要不要两条?”卫长昀快把花生种挑完了,正好得空。

    “河里的鱼,好抓吗?”姜宁小时候也去河里玩过,但除了枯水季,能在石头里抓螃蟹、摸虾外,基本没抓到过鱼。

    卫长昀难得笑着点头,“我小时候经常去河里玩,能抓。”

    姜宁挑了下眉,好奇问:“你小时候还这么皮啊,一个人去河里抓虾摸鱼?”

    这段时间卫长昀表现得太过少年老成,他都快忘了这人比自己还小一岁。

    男孩小时候,大多都淘气。

    只是没想到卫长昀也有这个时期,就连刚才说话的时候,都明显比平时看上去要鲜活。

    “有。”卫长昀只愣了一下,就坦然承认了。

    他不是生来就失去父母、失去大哥,也有父母健在、兄长在上的时候。

    家里虽不富裕,却也能温饱。

    所以他十岁之前,一直都无忧无虑的,只需要专心上学,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

    其他时候除了农忙时会帮忙,都很自在。

    “那你去抓吧,抓两条。”

    姜宁一点不客气地说:“酸汤鱼很开胃,而且家里人多,多吃鱼可以补身体。”

    “还可以增强记忆力。”

    辣椒面差不多做完,卫长昀简单把院子收拾了下,就拿上鱼篓去河边。

    朱氏坐在院子里,正在给两个孩子重新把衣服缝补下,衣服身量大一些,小孩长得快,这样就不用经常换。

    “二郎这是要去哪?”朱氏看卫长昀拿着鱼篓出去,问姜宁,“还去地里吗?”

    姜宁正在院子里收衣服,打算抱回屋里,“他去抓两条鱼,咱们晚上吃酸汤鱼。”

    “酸汤鱼?”朱氏怔了一下,“你又什么时候学的?”

    姜宁卖关子道:“晚上就知道了,先保密。”

    旁边坐着吃果子的小小、小宝一听晚上吃鱼,兴奋地睁大眼睛,“宁哥哥,你又做好吃的了?”

    “是,好吃的。”

    姜宁说完,直接进了屋。

    昨天朱氏的病好了,搬过去跟小小住一个屋。

    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