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七章 裂痕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歧路冰》
第七章 裂痕
因为忽然之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一个春节,大家都没有心情去庆祝,二十六号除夕的时候,本应该最是欢喜热烈,然而此时却人人都提不起精神,都是心头沉甸甸,延安街头老百姓的鞭炮声,听在耳朵里也改变了味道。
同学们聚在一起议论:
“□□真可耻,背信弃义!”
“亲者痛,仇者快。”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副主席说得真对啊。”
黄菲手里捏着筷子,望着面前的小米掺大米饭:“如今一想到‘国共合作饭’,我就觉得一阵恶心想呕。”
国共合作,多么美好啊,当时大家真的都是全心全意,哪知却是这样的结果呢?从前是有多真诚多热切,如今就有多失落,想来还是自己太天真,居然信以为真,而那边何曾当真呢?不过是欺骗利用罢了。
陈露云也是一脸焦急:“现在要离开延安,还走得成吗?”
其她人于是向她侧目而视。
黄菲差一点用手蒙起脸来,好丢人!
自从事变发生,露云已经不止一次说过这个话,在学校内说也就罢了,有时候到外面去,对着男同学男同志,她也要说,这是多么不好意思啊,让人以为女子不能革命,都是这样的胆小鬼,果然有一些男同志已经偷偷嘲笑起来了,他们那种轻视的眼神,实在让人难受,虽然不是在笑自己,可是自己脸上也是火辣辣。
露云怎么会想到这上面去呢?自从□□背叛统一战线,自己每天每夜想的都是那些英勇作战的英雄,他们冷吗?他们饿吗?他们受了伤,有人为他们医治吗?有人看护他们吗?面对重重围困的国民党军,他们的内心会是怎样的紧张与愤怒?他们会恐惧吗?
可是陈露云,她却一心在想这种时候能不能够离开延安。
一想到自己与这样的人同为奔向延安的女学生,向往革命的女爱国者,女子中的进步分子,中国最为觉悟的青年女性,黄菲就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仿佛是一种羞辱。
就在这样激愤的氛围之中,短暂的春节假日很快结束,女大重新开学了,生活重新变得紧凑起来,假期那短短的松散氛围很快便消散殆尽,黄菲每天抱着课本笔记簿,与同学们一起上课,课间大家便聚在一起,议论当前最要紧的事件,就是皖南事变,晚间在油灯下,黄菲用速记写着日记,如今她的速记技能愈发熟练了,几分钟便能写好一篇文字。
景斌曾经感叹:“我的笔跟不上我的头脑,脑子里想法很多,笔却往往来不及记下来,有时候一闪而过,便再也找不到了。”
黄菲则是少有这样的情形,她是心里想到什么,笔下就能写出什么,掌握了速记,便不很容易发生“来不及写”的状况,所以黄菲那一次听他这样诉苦,便笑着说:“等我再练得熟一些,你想到了什么,说给我,我就写下来给你。”
景斌笑道:“那么你就好像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她就是一个很出色的速记员。”
黄菲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连忙便问:“那是谁?”
景斌给她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妻子。”
黄菲更加一头雾水:“陀思妥耶夫斯基又是谁?”
“是俄罗斯一个很了不起的文学家,他在俄国文学界的地位,可以与托尔斯泰相比,我很喜欢他的《罪与罚》。”
黄菲登时就惭愧了,这么有名的一个作家,自己居然不知道,从前只听说过托尔斯泰,来到延安之后,还知道了高尔基,桂林纵然是粤西的名城,毕竟闭塞些,整个的广西,说起来总不脱蛮荒气象,所以在从前,但凡是对儿女学业用心的人,莫不把孩子送到广州去读书。
景斌并不像一般的热爱文学的青年,那么高深,那么严肃,他是很乐天的,总是乐呵呵,喜欢开玩笑,不过黄菲与他在一起,总是不知不觉间便有一种要低下头来的感觉,双方的学问实在差得太远,景斌是东北的流亡青年,来自哈尔滨,曾经在大学里修业,虽然没有读完,然而他的才学要高出自己许多,读过非常多的书,看问题也很有见解,时常就能提出新颖的想法,他的眼光也让人非常的佩服。
黄菲不是很喜欢广西的青年,毕竟她从小到大,看到的满眼都是男子的自傲,还有对女子的卑视,唯一的例外是她的哥哥,鼓励她投身革命,改变命运,所以当初一看到景斌这样一个东北学生,便感觉很是新奇,景斌带有北方人特有的爽朗,是个很明快的人,和他在一起,心境总是能够很晴朗,仿佛世上没有多少事值得忧愁,人也很淳朴善良,黄菲和他在一起,快活而又安心。
而且真的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景斌曾经学过俄文,所以他对俄国作品如数家珍,给黄菲介绍了许多俄国作家,引导她看《铁流》、《战争与和平》,《猎人笔记》、《静静的顿河》,还评价各部作品的特点。
苏联当代文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