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音乐考古学”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napster的多人聊天室是个神奇的地方。m.luhaibing.com
表面上看,这就是个让网友们一起听歌、唱歌的空间。
但短短几天,这里已经衍生出了数不清的神奇玩法。
有的房间会定期举办主题派对,几千人一起跟着音乐嗨。
有的干脆变成了线上ktv,一个个上麦飙歌。
但在这个叫“音乐考古学”的聊天室里,氛围却微妙得多。
虽然在线人数只有百来个,但每一个进来的,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
不是最近爆红的播客主,就是各路神通广大的极客大神。
这帮极客本事大得出奇,别说明星行程了,连哪个大佬今天去了哪个会所都打听得一清二楚。
阿曼达,也就是那个火遍全网的“快问快答”发起者,在网上的id叫“音乐万事通”。
此时正斜靠在床上,一边看着电视上吹牛老爹的深夜脱口秀,一边关注着聊天室的动态。
跟平时一样,这帮播客主又在聊napster最新的广告分成计划。
说是napster最近接到了一大波广告订单,什么音响设备商啊、乐器代理商啊,甚至还有即将开播的某个超级综艺节目的广告业务。
大家都在打听,毕竟这些播客主虽然是为了兴趣而来,但能顺便赚点钱,谁不乐意呢?
“听说这次的分成比例很高。”有人说。
“据说是按照在线时长和热度来分配。”另一个id叫“音律精灵”的接话。
阿曼达正打算问问在线的几个工程师大神一些细节,一条突然冒出来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
“你们觉不觉得,吹牛老爹这也太假了?”
这条信息来自“心理侧写师”,阿曼达知道这人的本职疑似联邦调查局的行为分析专家,平时就喜欢研究各种明星人物的访谈视频。
“假?怎么说?”
“就这会儿在深夜秀上,你们听他说话的方式,每次提到biggie的死,总会强调‘那天晚上’这个词。重复十几次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特定词汇的过度重复,往往意味着说话者对这个时间点存在某种心理负担或焦虑。”
聊天室一下子安静了几秒。
“就像在给自己的故事打补丁?”有人问道。
“确切地说,是在不断强化自己编织的‘记忆’。”侧写师解释道,“大脑会本能地对虚构的细节格外重视,这种重视又会反过来影响叙述方式。”
“等等!”一个叫“极客007”的跳出来,“我记得他上次接受拉里·金采访,说的是‘录音室里只有我和faith’。这次说的却是‘我、faith还有几个工作人员’。”
有人马上问:“这算什么?说话前后矛盾很正常啊。”
“心理侧写师”打出一段长长的分析:
“巴特莱比效应。当一个人在描述某个创伤性或有负罪感的记忆时,会不自觉地修改细节,试图通过改变叙述来减轻心理压力。而且往往是朝着‘人多’的方向修改,因为潜意识里认为‘人多=责任分散’。”
阿曼达看得瞪大了眼睛。
她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位“心理侧写师”在播客圈这么受欢迎了。
这时一个id叫“档案管理员”的发言了:“让我来爆点猛料。你们知道吗,biggie生前的专辑销量大概是一百多万张。死后才半年,就突破四百万。”
“不光是这张。”他继续补充,“biggie的遗作《life after death》销量直接突破七百万。而且,大家注意这个巧合……”
“专辑名对吧?”一个叫“嘻哈百科”的接话,“《ready to die》和《life after death》,都在暗示死亡。”
有人开始算账:“按照当时的唱片分成,这得赚多少钱?”
心理侧写师打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比较有趣的是,faith作为遗孀,似乎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