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言又止惹怒气,密室血雾望拨云【136】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几个异想天开的方士,希望通过草药来达到一些莫名奇妙的目的。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丹鼎修还产生过分裂,有了正邪之分。不过,昆仑山那边的还算比较好,没有分离得很厉害。吴越一带,因为本身那里就信奉巫仪,还有不少养蛊养毒的教派,所以那边的情况就比较复杂。那边的丹鼎修,真的说不上到底是干嘛的,甚至他们还会有点儿什么挺神秘的仪式什么的,总之是神神叨叨,毒物缠身,蛊虫遍地,很难去说他们究竟应不应该属于丹鼎修。在这个时期,还涌现了很多的各种各样莫名奇妙的门派,譬如阴阳家等。在这个时期,算是百花齐放吧。可在这个时期,乐修还没有出现。乐修出现的时间,现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时候,应该是晚于丹鼎修的出现。但这是那些人的刀笔撰这么认为的。而乐修出现的时间,比他们认为的要早很多。甚至于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乐修。但那个时候,仍旧的还是与剑修一样,虽然出了不少的名琴,出了不少的乐器,可还在一个曲折的道路上探究着,所以还是走得跌跌撞撞的,自然也是不可能扬名立万的。这一切在道家学说创立之后,就得到了非常明确的改善。因为针对于这个修炼的问题,总算是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以及体系,只是还缺一些具体的方法罢了。不过,有了总的纲领,事情就好办多了。如此,昆仑山上也热闹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昆仑山开山建派,但多数还是选择在昆仑山半山腰以下的阳坡,再往上去,这就真的得看你究竟有多抗冻了。那些在半山腰以下的门派,其实好些都是想一出是一出,对于道教的教义无法深刻地领略,遂没经历几代掌门,也就在昆仑山销声匿迹了。而在半山腰以上的,倒是好些都留存了下来。并且,在昆仑山热闹的那几年,还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谁能在昆仑山更高的位置拜入修仙门派,则代表这个人更能成为传承道法的道士。那时,甚至还流行谁能攀上昆仑山之巅,就收谁为徒的考教之法。不过,这也只针对于那些比较有名的道士收徒。在这个过程中,当年有不少人都埋骨于此,尤其是遭遇雪崩的时候,谁都无法幸免。因秦朝征调人手修建长城,修建秦始皇陵等,昆仑山历经了一个比较小时期的安静。稍微后来一些,大概也就汉朝初年的时候,因为出了个‘从赤松子游’的张大仙,就是张良,又掀起了一波对修仙的狂热。这个狂热,还不仅仅是那些本就对修仙有兴趣的人的狂热,而是一种全体性的狂热,甚至于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口锅,用来炼制长生不老的仙药。你说,这事儿好不好笑?连基本的药理都不知道,人体的穴位脉络都不知道,还敢干这种事情?怕是真觉得命太长了~那次,算是昆仑山的第二波热闹,一大批人乌泱乌泱地前往昆仑山。那时,因为这个事情,在昆仑山脚下做客栈生意的那些个掌柜,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