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二十三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气的差点吃不下饭。若非李牧将军的威名早就声名远扬,可与曾经的武安君白起白将军媲美,他非得将桓龁诛三族不可。
好在嬴政到底不是这样冲动的人,明白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他咽下了这口败仗,赦免了桓龁的死罪。
不过,人之罪可以赦免,吃过的败仗却无法赦免。准备许久,形势大好,胜利在即的时候被翻盘,秦国的气势一落千丈。与之相对,赵国正是士气旺盛的时候。听闻赵国有计划牵头燕国,楚国,越国做四国联盟,任李牧将军为帅反攻秦国,一时间秦国厉兵秣马,又是征兵又是备粮,哪哪似乎都是讨论之声。
韩非自然也在为此焦虑。
这是一个好机会,几乎是得到消息韩非立刻就想修书一简向韩王进言,激励韩王加入盟军,与其他四国协同抗击秦国。即便尚且身在秦国的他会为此身死,也在所不惜。
可惜,身在秦国的他根本无法将手中的进言递交给韩王,这令韩非又是急迫又是屈辱,连上课的时候都不由板着脸怒视台下的两位公子。
公子斐与公子扶苏被他瞪的莫名,但一想到外面风传的情况又纷纷理解的低下头,避开了他的视线。他们一个想“现在就这样,真开打了韩先生岂不是要气死”,一个感觉有些过意不去,但又不知该怎么办,左思右想之下便决定给韩先生送些吃食,以作安慰。
韩非愤愤的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课文上。
秦国也不是铁板一块,他总是能找到办法将话递出去的。韩非发誓。
事实证明韩非想的不错,通过重金贿赂官员他确实将进言带回了韩国。可是没有用,就像他曾经递上的每一次进言一般,他的话石沉大海,了无音讯。反倒是害他沦落至此的姚贾,借着秦王给予的资金在诸国多番游走,一举瓦解赵国牵头的四国联盟,变的声名大振。
姚贾回国那天,嬴政亲自前往城门迎接,声势浩大。韩非远远看着,心中倍感复杂。
他清楚韩国,又一次错失了崛起的机会,也清楚秦国,又一次获得了修生养息的机会。
已经没有哪一个国家能阻止秦国了。
身处秦国,这就是韩非看见的未来。
——
认清事实,韩非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
不过他毕竟是个倔强的人,并不会轻易被现实打倒,所以没多久他又重新振作了起来。这次他转换思路,试图从内部削弱秦国。
君臣不和是国之大忌,令各国闻风丧胆的名将白起也只能被赐剑 自刎。若能离间秦王君臣……
韩非将目光转向了荣归故里后成功取代上司甘罗升级典客的姚贾。
不能让他再去他国游走了,韩非想。于是,在做了许多背景调查——必须得说,韩非在对姚贾的出身感到震惊的同时更惊讶于秦王真的敢就这样任用他——在数次与秦王嬴政面对面讨论的时候进行铺垫,韩非终于在又一次与秦王的讨论中借着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离间之言。
“王、王上,姚贾以王之权,国之宜,外自交于诸侯,恐有不臣之心呐。”这是参考了令秦国名相范雎倒台的王稽的罪名而进的间言。“他不过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如此重赏不利于您威慑天下呀!”
嬴政略略挑眉,微妙的看向韩非。
“姚典客出生微寒却得大用,这难道不是向天下展示寡人求贤若渴,用人不拘一格之心的典范?”嬴政问。
在现在这个急需人才的时代,只要入了君王青眼,一日从底层逆转到顶层是完全有可能的。姚贾便是如此。正如韩非所言,出生魏国的他原本不过是一位城门看门人的儿子,只比埋头耕地的农民略好一点点。但是,凭借出色的口才和看门练出的察言观色能力,姚贾抓住机会,一飞冲天,没有任何实绩就得到了秦国典客中丞这样的位置。
现在,他声名大振,荣光回秦,不仅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嬴政的眼光。
嬴政知道韩非不会安分呆在秦国,事实上,他老实了这么长时间已经令人惊讶——顺便一说,韩非千辛万苦托人带回韩国的进言他也看过,确实写得很有水平——但他一搞事就选择刚为秦国立了大功,正准备被嬴政立为求贤典范的姚贾,嬴政不由为他的政治水平感到了些许担忧。
公子非确有大才,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王族出生,少经磨难的他到底不是一位完人,嬴政在心里感叹。
也是,若非如此,他现在也不会坐在这里与他讨论了。嬴政心安理得的想。
说起来,之前向他推荐韩非的就是姚贾呢,这也难怪他要拿姚贾开刀了。带着几分“我就看看你能怎么说的”好奇,嬴政继续听韩非发言。
“正是大王的信任来的太过容易,才会引发祸端啊!”韩非道。
他说一位贤明的君主是不能凭主观任用人才的。一个国家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