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修政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以公子的身份回都之后,羽世十日一朝,早晚接见大臣,还要跟太傅学诗书礼易以及治国理政的各种知识,确实也没闲着。www.xueyuwx.com

    按月姬说的,他将公子许和太夫人班氏接回高津,却未许太夫人干政。对此太夫人曾痛斥过他几回,不过她毕竟老了,精力不似从前,再加上女公子执政这三年,在这高津,早无多少还支持太夫人的人了,因此就算太夫人不高兴,也没折腾出什么事情来。

    前不久给父君和长姊拟定谥号,父君谥号为惠,称盛惠君。而女公子虽未曾即位,却极负盛名,因此也拟了个谥号。原本羽世想长姊能征善战,不如用一“武”字,月姬却觉得不好,建议用“宣”字,有圣善周闻之意。月姬认为女公子功不在武,而在勤修内政、善用贤才,使盛国日益强盛,自身更是扬名列国,威震四海。羽世想想也有道理,再加上长姊本就名宣,这样她也能名正言顺地把真名传下去,倒也不错,就同意了这个建议,另外追加了君位,现今盛国百姓,便改称女公子为“宣君”,而非“宣公子”。这个“宣”字,也不再指名讳,而指谥号,真叫人唏嘘不已。

    大司寇赵放病情迟迟不好,却也不再恶化。前些时日,郭钰替他传达请愿,希望能回归故土,若病情见好,依旧回盛国效命。在这之前,羽世也曾多次前往赵府探望请教,知道赵放经天纬地,有治世之才,又是贤人忠臣,因此颇感惋惜。月姬劝他亲至河边相送,他也很乐意这样做,只是没想到那个据称有奇才的铁官,竟也会跟着一起到魏国去。

    大司寇大人果真是德高望重。羽世这样感慨道。

    朝中人比起先前又换了一半,不过对于羽世来说,其实换不换区别并不是很大,毕竟他本就对朝臣不甚了解。不过有一个人倒是与众不同,那便是巧舌如簧的辩士惠仓。

    当初惠仓劝说魏王令镬阳君收回驻兵,也并非毫无条件。之前魏人在盛国大兴牢狱,害了不少刚烈之臣。如今朝中空虚,虽说镬阳君于道义上占了劣势,但功亏一篑,魏王面子上也挂不住。权宜之下,惠仓与魏王商定,若事后盛国以一魏人为相,则两国重修于好,魏人撤兵。

    来盛国就任的新相邦魏苏乃一儒生,忠厚爱民,羽世原本还担心此人对盛国不利,与他接触下来,倒放心了许多。反倒是做了丞相的惠仓更为狡诈,羽世常与他接触,总觉得此人胸怀大志却心思深沉,实在叫他难以捉摸。不过目前看来,他能够顺利继位,此人功不在小,又得赵放引荐,因此尽管惠仓出身寒微而今身居高位,却也还没有什么人公开表示不服气。而羽世又需要他来制约魏苏,也不得不敬着他。

    不过最叫羽世不舒服的是,惠仓那厮老是去“拜访”月姬,还大言不惭地说与月姬可称得上知己。什么知己!那家伙一定是觊觎月姬的美貌才三番五次趁下朝去登月姬的门,美其名曰探讨国事。月姬竟也不觉得冒犯,他也不好生硬地阻止,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原本一同来都的兄弟们,愿意继续跟着羽世的,也都被他安排了官职。自那次去女闾被抓包以后,这几个兄弟也有了些变化,对他更恭敬疏远了些,却也更规矩了些。羽世听说,惠仓曾三三五五请他们吃过饭,不知道他们的改变和这有没有关系。羽世说不上这是不是好事,总之现在一切都有条不紊,只是需要注意的事越来越多了,叫他越发觉得约束。

    这几天参加各种仪式,又要接待各国使臣,新奇又骄傲的同时,羽世又精神紧绷,生怕出了差错惹人耻笑,就连宴会上的歌舞酒菜也没心思享受。

    送走了最后一批外宾,羽世回到寝殿,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便叫内侍替他按摩肩颈,又差一人去看看月姬此时在干什么。

    “回君上,月姬还在批阅文书。”

    羽世点了点头,也没再问。

    现在羽世虽说即了君位,对于内外之事却依旧一知半解。在这过渡时期,他只顾跟太傅加紧学习,呈上来的公文,则由月姬代为处理,处理之后交到他手里叫他看一遍,附上几页她自己写的谏言,叫他上朝时也好明白该说什么。不仅如此,每次上朝或是其他重大仪式之前,月姬总要亲自来他寝殿细细叮嘱一番,按照她的叮嘱做事总不会出错。

    “君上可要叫月姬来?”那内侍又问。

    羽世怔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回答“不必”。

    对于月姬,他心里既感激,又敬怕。她懂得太多,也为他做了太多,却又低调行事、不图名利。把批阅公文的事全扔给月姬,他心中也有些过意不去,然而若是主动凑过去……

    那好不容易得来的空闲又要没了,说不定她还要考他功课……

    一闲起来,羽世又开始回忆起这段时候的趣事,想起来不久前祭祀社稷时那帗舞看着好看,便问内侍舞者在不在宫中。

    “回君上,乐师舞妓惯常是要住在乐坊之中的。君上若是想看舞,在下这就去叫舞女过来。”

    羽世动了心,转念一想,月姬住得离他的寝殿近,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