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别管我!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两个男人的修罗场,以赵无名的拂袖而去告一段落。www.chenxiao.cc
宋颜当时袖手旁观,甚至下意识偏向李昭宴,等赵无名被气走了才后悔。
她还想让赵无名帮她搞个塾师试参考名额呢。若是错过三日后的塾师试,得等到明年才有机会参加这一年一度的重大考试。
所谓“塾师试”,与她前世参加的教师资格考试有些相似,也分笔试和面试,不过不分科,科举考试的全部知识都要囊括在内。这个朝代的塾师,要全方位辅导自己的学生,所以要求更高。
相应的,塾师试的含金量也更高,只要通过这个考试,就可以按居住地就近分配到有需要的村塾,从此便可凭能力晋升。
塾师晋升路,是相对公平的。
无论身份地位,所有塾师的第一步都是从村塾开始的。
若在村塾教出好成绩,可经由村正引荐到上一级书院任教。若表现出色,经高官引荐,可破格提拔至京师书院。若官员故意阻拦塾师的晋升路,塾师可报销盘缠,进京告御状。
村塾的塾师分为三类。
最受追捧的一类是谢老夫子这样的老秀才,出自世家大族,人脉资源广,当他的学生,只要能高中,便会青云直上。谢老夫子这种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考了一辈子没中举,便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愿意全力栽培学生,但能入他眼的学生少之又少。
第二类是落榜的寒门秀才,为了养活自己,一边备考一边教学。因着秀才的资历,可免去塾师资格考试,自荐或他人引荐到村塾教书。这类塾师有科考经验,但与学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多会藏私。
第三类便是通过塾师试分配到村塾的新人塾师。有些寒门学子实在无力负担束脩书费,几次落榜后,便会退而求其次,去考塾师试,走塾师晋升路。他们虽然经验浅,但满腔热忱,恨不得把脑子剖出来给自己的学生,也有很多人选择这类老师。
不过,女塾师另当别论。
当朝天子重文兴教,非常重视有才学之人,颁布了“十八岁以上的男女皆可参加塾师试”的法令。但有钱人家的小姐才读得起书,这还得生在家风开明的家庭才能读书。
其实当朝天子上任不过十年,新政虽上行下效,但很难改变“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观念,更不愿女儿家抛头露面。世家小姐怕婆家嫌弃,不敢读书。穷人家的女儿要干脏活累活、甚至卖身供养兄长或者胞弟读书,哪儿有福气沾染书香?
是以,女塾师凤毛麟角,皆是德才兼备、独立强大、心怀天下的奇女子。
女子若不想一世困于后宅,或者当牛做马被贱卖,只有两条路:经商或者从教。
能从教的从教,不能从教的便经商,毕竟文人的地位远高于商人。
宋颜却是两手都要抓的。主业从教,副业从商,等名气打出去,银钱堆起来,就是办学堂的时候了。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眼下,她连塾师试的报名可能都搞不定。
报名塾师试需要照身贴,持照身贴者,现场报名即可参加考试。
而原主是被家里赶出来的,自然没有照身贴。
若无照身贴,则需要官员出具文书,提前为其申请参考资格。
天子设置这条律令的初衷,是不希望照身贴丢失来不及补办的有才之人错过机会。但底下贪官蠹虫钻了空子,将这变成一场买卖,要出高价才能从官员手里买到参考资格。
普通老百姓哪有这个闲钱?若丢了照身贴,等上一年两年,也好过倾家荡产。
而有这个闲钱的,肯定是士族乡绅。但士族乡绅不缺银钱,自然不需要当塾师养家糊口。
士族乡绅一般不会走塾师晋升路,毕竟这条路需要真才实学和时间积淀,不如科举入仕那般有操作空间,更不如科举入仕前景光明。
因而,会高价买通官员申请塾师参考资格的,一般是逃亡的罪犯,或者敌国细作。一旦混入塾师队伍,就不易暴露身份。
只要银钱给够,地方贪官甚至会为这些罪犯细作遮掩身份。毕竟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宋颜叫赵无名帮她弄这个参考名额,除了确实需要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她希望赵无名注意到这个漏洞,还读书人最后一片净土。
她把这个想法包装得更高大上些,说与赵无名听,赵无名看她的眼神果然又增添了几分赞赏,说她有惊世之才,亦洞若观火心怀天下,说她若为男子,定要将她举荐给朝廷。
宋颜趁机说出自己的志向是当一名教书匠,为朝廷培养更多人才,奈何她是被家里赶出来的,没有照身贴,无法参加塾师资格考试。
不料说到关键处,正想郑重拜托赵无名给她弄个参考名额,就被拿着锅铲闯进来的李昭宴打断了。
不知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