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曾经论道称兄弟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倘若刘全德那时候不是749局的在编人员,早就在青城城楼门口叫嚣的时候就已经魂飞魄灭了。www.heyanshu.com

    刘全德不傻,知道上面有恩于自己。

    这救命的恩情该如何报答?

    唯有在749局卖了命的干,没有其他方法。

    其实刘全德年轻的时候喜欢斤斤计较,故意给自己传一些不好的名声就是不想接太多事儿。

    刚开始有这种能力的时候喜欢张扬,到处吆喝着帮人看事儿。

    毕竟自己有别人没有的能力,有种凌驾于众生之上的感觉。

    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让人有种飘飘然。

    但真遇到几次反噬之后就会明白,有些因果其实已经是别人注定的修行,如果强行干预,自己既得不到道行提升,也得不到别人的褒奖,闹不好还要自己生上一场大病。

    生活在村里和生活在城里不大一样。

    在城里,就算是门对门的邻居相互不认识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但在村里,如果村东头的不认识的村西头的,就算没活明白。

    要是人人有事儿都来找刘全德,直接拒绝,乡里乡亲的不好,但有些事出手管的话,对自己只有坏处,没啥好处。

    所以,他就故意弄出一些小事儿来,把自己名声传得坏一些,好让那些村民有事儿也不来找他。

    落得一个安生。

    不过大儿子去世之后,刘全德就像是变了个人。

    不光好管事了,还对钱不大计较。

    甚至有时候还在集市上撂地,帮人看。

    在十里八乡名声大作。

    变得越来越发传奇。

    不过,直到遇见王婆子这件事才让当地的派出所里的知道他属于749局的地方人员。

    他和王婆子做为同行自然相互也见过,也认识。

    要不然,刘全德也不会知道王婆子身上的“黄大仙”名字叫“黄平生”。

    两人在十多年前曾对坐在一起,三天三夜论过道。

    所谓“论道”就是这方面的人相互讲一讲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些认知,相互交流一下,有所增益。

    就跟同行交流会差不多。

    ……

    按理说,这“黄大仙”黄平生有接近三百年的道行,是从清朝就已经开始修行的生灵。

    当时刘全德道行再怎么高也只是个活了三十多岁的人,他身上可没有什么仙家附身。

    在“论道”上肯定论不过黄平生。

    不过,刘全德是749局的人,王婆子不是。

    能够进入749局的人都会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很多前辈已经将一些世界观,人生观,玄学观,都已经整理成了学习资料,供所有成员学习查阅。

    以前的话还都是一些书籍。

    而如今也与时俱进,视频资料,视频讲课资料也比比皆是。

    刘全德学过太多这些知识,从天地初开聊到伏羲女娲,尧舜禹,三皇五帝,……还结合国外神话,古迹等对其说法做以佐证。

    就这样,刘全德借用先贤的理论把黄平生论得服服帖帖的。

    让黄平生也受益颇丰。

    两个人算是君子之交,虽然不来往,但心里还是相互敬重的。

    没想到,两个再次遇见的时候,就需要直接“斗法”。

    ……

    两个人既然要“斗法”自然不光是要在现实之中接触,那也得“神交”。

    刘全德将自己的“元神”修成一个“道人”的形象。

    此刻他手里拿着那杆雷击枣木秤,而在余子封看来,一个青衣道人手里拿着一柄三尺长剑。

    洞顶上,一只比人体小一号的黄鼠狼正倒挂在那,冲着他笑。

    “哎,早知你如此执迷不悟,当时论道之时我就不该给你掏心掏肺。”刘全德将秤耍了一个剑花,一脸懊悔的摸样。

    “当时就不该告诉你这里面的符号是先秦时的古法。”

    “你也不会借用此地来施展这等阵法。”

    显然,这帽子山洞穴里的符号是明朝人仿照先秦古法做的一个“封魂阵”这件事就是当时两者论道的时候,刘全德告诉黄平生的。

    刘全德也是在749局里知道的这事儿。

    论道吗,光说空的不行,还得举一些最好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

    刘全德为了证明自己道行更高,就把自己知道这山洞里的符号是什么阵法,起源于什么时期,有什么作用都统统给这“黄平生”说了。

    因为这事离得近,好验证。

    刘全德当时可没有考虑那么多,说这个就无非是想要证明自己懂得多。

    却没想到有朝一日,这黄平生会利用这个阵法打算“借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