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李时珍与郑若曾(四千字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吃什麽?」

    郑若曾答:「自然是给徐家当雇农。」

    正值盛夏,林十三望向旁边的一块水田。只见水田中有祖孙三代人正在拉着三角铁犁耕田一一三代人皆光着屁股,没穿衣服。

    林十三道:「这家人耕的是徐家的地吧?他们怎麽都光着身子,不着寸缕?」

    孙越插话:「难道徐家人不顾自家雇农的死活?」

    「噗」。郑若曾笑出声了:「这位胖上差。你会在意你家的牛马牲口光着身子嘛?」

    「在徐家人眼里,这些雇农就是牛马牲口。」

    郑若曾的话虽刺耳,却是事实。

    江南大族之间相互看不上。出自昆山郑氏的郑若曾对华亭徐氏不以为然,这才满嘴大实话告知锦衣缇骑。

    林十三道:「十七万亩田,徐家一年光是田租得收多少钱啊?」

    郑若曾笑道:「徐家可不止田租一个进项。松江棉布名满天下。徐阶的大公子徐开了十八家棉布作坊。雇佣的熟练织妇有两万名。」

    「每年织出松江棉布近二十万匹。」

    林十三道:「产这麽多丝绸,都卖给谁了?买主给杭州织造局交过布税了嘛?」

    郑若曾笑道:「谁知道卖给哪些海面上的王八蛋了。杭州织造局收税也收不到倭寇头上。哼!」

    林十三心中了然:怪不得徐阶那群「清流」整天把祖制不可废,海禁不可解挂在嘴边呢。

    怪不得应天府的「三不沾」赵贞吉卡着胡宗宪的抗倭军就是不拨,明里暗里使绊子。

    闹了半天,都他娘通着倭呢!

    一群乌龟王八蛋!严党明着贪,好岁没动摇大明王朝的根本。

    那些出身江南大族的清流,暗着跟倭寇做生意,养肥了倭寇。到头来倒霉的是东南沿海的百姓,动摇的是国本!

    林十三道:「有些人整天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我却没见他们真把百姓放在心上。」

    「可见,伪君子比真小人还可恶。」

    李时珍插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说的。孟子生于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人分国人丶野人。』

    「国人生活在城郭,有田产,识字。即今日之士绅;野人生活于乡野,不识字,没有田产。即今日之百姓。」

    「野人非民,国人是民。」

    「孟子说民为贵,其实是『士绅为贵』。

    「太祖爷立国后,为何要打压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士族?就是因为浙东士族拿着孟子的话当幌子,维护士绅的利益,压制君权。」

    「太祖把孟子牌位移出孔庙,亦是这个原因。」

    林十三听了这话,大为惊:「原来如此。」

    李时珍又道:「不过,我相信耕者有其田的大同世界一定能够出现......即便花上一万年。」

    用后世的话说,李时珍是个理想主义者。

    郑若曾却是个现实主义者:「只要有大族丶士绅的存在,大同世界就一定不会到来。除非..:::.再出现一个黄巢,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二人的对话越说越出圈。

    林十三尴尬的咳嗽了一声:「我说二位先生。你们真没把我当北镇抚司缇骑啊。话题都扯到造反上了。」

    ?

    林十三身为传奉官是有密奏之权的。他已经决定,将「徐家田,遍松江」这六个字写进密奏里。

    李时珍感慨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我此生,充其量只能做个中医。」

    听得出,李时珍其实是个有理想抱负的人。

    林十三连忙扯开话题:「李先生此去舟山是为寻哪几种草药?」

    一提到草药,李时珍算是打开了话匣子:「一寻金毛耳草。二寻细叶朗蕨。

    三寻紫金参。四寻浙贝母。」

    「金毛耳草可清热解毒,治蛇毒;细叶朗蕨治烫伤;紫金参活血补血,有消肿止血之奇效;浙贝母清热化痰,能止咳。」

    林十三好奇的问:「胡抚台说您正在编着一部医药典籍。里面有多少种药?」

    李时珍答:「应有两千种左右。每一种我都要亲自采集,试过药效,才能入典。这三年我已采了两百种。」

    林十三惊讶:「那您编纂这部药典,岂不是要耗上三十年?」

    李时珍道:「若能着成这部药典,惠及后人......我花上毕生精力又如何?

    不枉此生!」

    李时珍这样说,林十三对他的钦佩之情又加了三分。

    行了七日,众人终于到达了华亭县的海港。

    海港内已经停泊了一搜小福船。

    水师百户陈见到小福船,就像是屎壳郎见到了粪球。

    他兴奋的对林十三等人介绍着小福船:「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