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程仪与程女(四千字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陆绎让进了书房上座。陆绎道:「客套话就不说了。让你认识个人。」

    说完陆绎一指身边的小厮:「此人名叫沈惟敬,职南镇抚司总旗,专司倭寇军情事。他是嘉兴大族出身,会说倭话。」

    「此番他随你一同去浙江。名义上是你的小厮。实际上你们互不统属。你不要干扰他做事。」

    林十三拱手:「沈总旗,久仰久仰。」

    沈惟敬拱手:「林总旗,幸会幸会。」

    陆绎补充道:「你林十三如今在西苑正当红。名气比沈惟敬大的多。」

    「但说句实话。若论对朝廷的功劳,你远不及沈惟敬。沈惟敬多次深入倭国刺探情报,九死一生。」

    「此番你们同行江南。你切不可恃宠而骄,欺侮同僚。」

    林十三本就不是个爱仗势欺人的势利眼。他道:「属下牢记少掌柜教诲。」

    陆绎又道:「这里没有外人。我说几句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沈惟敬知。」

    「其实,虚无缥缈的白鹿并不是最重要的。」

    林十三试探着问:「敢问少掌柜,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陆绎答:「抗倭是最重要的。」

    林十三颌首:「少掌柜教诲,属下牢记于心。』

    陆绎起身:「事情说完了。我打道回府。林十三,你走时我就不去送你了。

    说完陆绎竟以少掌柜之尊,朝着林十三一拱手:「山高路远,一路保重。」

    林十三连忙还礼:「多谢少掌柜。」

    今夜的第三位大人物刚走,今夜又来了第四位大人物。工部尚书,赵文华。

    赵文华身后跟着一位司官,兵部职方司郎中,唐顺之,

    徐党的清流们总说,严党高官如赵文华等除了党同伐异丶贪污纳贿丶整人杀人外,就只有两个不会。

    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其实他们完全是在泼脏水。

    任何一个能够做到一部尚书的人,必有其可取之处。

    赵文华本人能力不行。但他有一项大本事:提拔那些比他能力强的人。

    提拔比自己强的人,往往需要极大的胸襟。

    胡宗宪自不必说,是赵文华一手从江南带到京城,引荐给严嵩的。

    眼前这位唐顺之唐郎中,亦是靠赵文华举荐才得以执掌职方司。

    唐顺之与赵文华同为嘉靖八年进士。唐顺之是二甲第一传胪,赵文华则是二甲第八十七名。

    二人名次相差悬殊,官运却正好反过来,

    赵文华善于巴结逢迎,后又认了严嵩做义父,一路平步青云,成为部院大臣唐顺之则在官场蹉跎十年。一直在几个部之间徘徊做主事。后来更是隐居深山十六年。

    唐顺之升不上去,完全是因为他没将精力放在官场应酬丶阿奉承丶钻营升迁上。

    他把闲暇时光全用在了习武和钻研算学丶兵法丶军阵丶火器甚至占星上。

    唐顺之算得上个小号的王阳明。这个以后会细嗦。

    去年赵文华赴东南「巡查防务」。他本人不懂军事,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同年唐顺之。

    他知道唐顺之有经世济时之才,熟悉江南海防,通晓军事,还胸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

    故他临行前,去往唐顺之隐居的宜州山中拜访。询问东南抗倭之策。

    唐顺之一番解答,赵文华惊为天人。他给朝廷上奏疏丶给首辅严嵩写举荐信,力荐唐顺之为兵部职方司郎中。

    兵部职方司,专司制定明军用兵方略。唐顺之得以施展所长。

    应该说,唐顺之是个如假包换的严党。

    可惜后世某些史家秉承着非黑即白的原则一一奸党里就不能有好人。说什麽唐顺之只是为了抗倭大业与严党虚与委蛇,并非真心依附严嵩之类..::,

    言归正传。

    赵文华领着唐顺之来访,这是今夜来林家的第四拨人。

    赵文华道:「小十三,这位是兵部职方司的唐顺之唐郎官。他此番受命前往东南督战,与你同行。」

    林十三连忙道:「啊,能够与唐郎中同行,小人荣幸之至。」

    赵文华问:「难道你不问问,我为何让他与你同行嘛?」

    林十三答:「回赵部堂的话。您若想让我知道,一定会告知。你若不想让我知道,我又何苦多问?」

    赵文华伸出了大拇指:「你小子做人做得通透啊。罢了,跟你打招呼了。过几日你们一同启程吧。」

    今夜四拨客人来访。林十三确定了两个同行的同伴,一个是锦衣卫南镇抚司总旗沈惟敬,一个是兵部职方司郎中唐顺之。

    林十三还想带上自己的徒弟孙越。他们向来是一根绳上的两个小蚂蚱。

    至于家眷,林十三不打算带。那可是倭患丛生的东南。御史返乡都有被倭寇砍死的。何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