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苔》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代无数大文豪的作品的学生,以及从小培养的特殊学生,才能在这一题上拿到满分。

    但这样的人才毕竟是很少的,因此,这一题也不会使考生之间的分数差距过大。

    阅读理解和默写题,对于周硕来说其实没有什么难度,被穿越之前的他靠着天赋都能拿到满分,更别提穿越之后有了过目不忘的金手指的他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到半个小时,周硕就把前面的题都做完了。

    周硕有个很好的习惯,每次考语文时,试卷一发下来,他就先看后面的作文题。

    这样,他在做阅读题时,就可以分出一部分潜意识来思考后面的作文题,帮助自己更快的构思文章。

    这次期末考的创作题,主题是“平凡与伟大”。

    正常来说,这种创作题一般都是写现代诗,因为古诗词要求很高,要押韵,还要有好的立意,高超的遣词造句……

    别说现代人,就是古代人,也很少有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一首好的古诗词。

    除非你是天才。

    而且古诗词很难拿高分,就算你字写的再好看,如果诗词的内容是依托答辩,那么阅卷老师也只会给你一半的分数。

    而现代诗就简单得多,也不一定非要押韵,读着感觉不错就行。

    现代诗的分也好拿,立意好一点,字漂亮一点,读着朗朗上口一点,老师就会给你高分。

    所以在高考的时候,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写现代诗,只有极少部分的大牛,才会选择写古诗。

    以前周硕也是一样,每次都写一些狗屁不通的现代诗凑数,好在他语感不错,文笔也好,因此创作题也是能拿到高分的。

    有时候甚至还能写出几首非常惊艳的现代诗。

    不过现在,周硕既然打算塑造天才的形象,当然要写古诗了。

    只有在高中时期,就经常创作出一些天才的文章、诗词,大家才会认可你天才的身份。

    否则突然凭空冒出来一个天才,大家只会质疑你的身份。

    周硕看到题目的第一眼,脑海里就浮现出了一首诗。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带着他强烈的个人风格。

    袁枚从小就有着天才之名,《所见·牧童骑黄牛》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就是他小时候写的。

    长大以后,学识渊博的袁枚提出了“性灵说”,认为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发性灵,要有自己的个性,表现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

    袁枚是个很有趣的人,经常写一些被那个时代认为离经叛道、不务正业的书。

    比如《随园食单》《子不语》,都是他的作品 。

    《苔》这首诗通过描写青苔的生长环境,赞颂了苔花顽强的生命力和自强不息、蓬勃生长的精神。

    同时,又将苔花和牡丹对比,突出牡丹之高贵、苔花之渺小,进而告诉人们平凡的事物也有自己的光彩。

    角度新奇,语言浅显,立意高绝,却又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显得意趣盎然。

    实在是很符合这个主题。

    周硕下笔如飞,在空白的创作题下写下这首意趣盎然的诗。

    写完,自己又欣赏了一遍。

    “真是好诗!字也是好字。”

    他在心里,暗暗得意着。

    自我陶醉了一会,周硕又开始写作文。

    创作题之后的作文题,一般会给出两个题,让考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作答。

    一是雷打不动的议论文,一般会给你一段材料 ,引发思考,然后让考生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二是记叙文或者散文,这个就比较宽泛,只会给一个大致的主题,然后让考生自由发挥。

    虽然第二种选择看上去自由得多,但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写议论文。

    因为议论文更简单,更好拿分。

    议论文是有着成熟的模板的,只要用总分总的结构,在开头提出总论点,然后用分论点论证,最后结尾总结、升华主题,就完成了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只要论点没有明显的错误,论证得当,逻辑清晰,阅卷老师一般都会给一个不错的分数。

    所以大多数考生为了稳妥拿分,都会选择写议论文,老师们也会在考试前三申五令,尽量写议论文。

    写议论文最难的地方反而在于从材料里提取正确的信息,然后提炼出符合题意的观点。

    立意一定要新、角度一定要妙,语言一定要有逻辑,论证一定要有说服力,论点间最好有层层递进的关系,这样才能拿到高分。

    对于两世为人的周硕来说,这当然更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