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火箭的入轨精度就是飞弹的命中精度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第1260章火箭的入轨精度就是飞弹的命中精度
应该说,基础型东风31并不能算是一种性能出色的弹道飞弹。www.hualuowx.com
如果按照早年间8000公里的门槛来分类,甚至只能勉强摸到洲际飞弹的边而已。
好在这次任务的难点主要在于飞网机构,就连执行拦截任务的卫星本身也是一次性的,会跟着被捕获的空间碎片一起坠入大气层中烧毁。
所以对于平台的要求并不高,预计的发射载荷也就是100kg左右的水平而已。
只要能做好火箭主动段的能量管理,成功入轨并不是什麽太困难的事情。
同时,因为可以在满足一定要求的硬化地面上直接用发射车进行冷发射,也并不需要占据一个宝贵的卫星发射工位,对于现阶段已经接近饱和的发射系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好消息——
华夏在航天领域虽然起步并不算晚,但长期以来受制于国力所限,向这方面倾注的资源都比较有限。
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从92年初立项一直到第一阶段结束,十多年时间的总预算只有区区百亿人民币的量级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工程技术人员能够通过精耕细作的方式保证项目进度和发射成功率就已经称得上是奇迹,至于“走量”的问题自然只能放到次要地位去考虑。
发射次数少,经验自然就少。
经验少,为了保证成功率,就要用更长时间进行更细致的准备。
因此在目前这个阶段,华夏三大发射场的航天发射周期都相当漫长。
像2004年下半年内发射7次,就已经是突破极限丶值得专门发文庆祝的“超频”水平。
而冷战巅峰期美苏那种几天一次发射任务的疯狂频率,在当年的华夏看来几乎就跟科幻电影一样。
其实原本,华夏国内本身也没有太多的卫星发射需求,和发射能力之间的矛盾还不算太明显。
真要说起来,还是常浩南自己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通过海洋一号和青鸾星座两个项目,强有力地推动了华夏在航天应用领域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对于在轨卫星数量的需求。
某种程度上的作茧自缚了属于是。
总之,在常浩南把这个想法写成报告提交上去之后,几乎是一路绿灯地得到了批准。
并且是由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殷良兴亲自负责和他对接。
与很多国企那种一把手负责管,二把手负责具体业务的模式不同,这位殷良兴总经理是实打实的专业出身。
直到两年多以前还在负责具体的一线研发工作。
应该和常浩南有着不少的共同语言。
果然,在见面之后,两人只是经过了简单的寒暄,便迅速进入了正题。
“根据合作夥伴为我们提供的情况,预计在今年秋季9-10月份,会有一次强度相对较大的太阳风暴,届时很多在轨运行的太空飞行器都会受到干扰,并且轨道运行参数也可能出现一定变化。”
常浩南直接拿出了欧空局通过恒星公司给提供过来的太阳活动检测报告:
“考虑到这块空间碎片的轨道高度本来就和国际空间站差距不大,如果再受到影响导致降轨,就有可能真的威胁到空间站安全,所以我们希望,最好是能在8月末到9月初这个时间窗口内完成发射和捕获任务。”
殷良兴刚开始看的津津有味,但紧接着就露出几分困惑:
“等一下……虽然太阳活动确实有可能影响太空飞行器的轨道参数,但我来之前看过相关资料,那块碎片离空间站还有几公里的高度……不太可能因为一次太阳风暴就搞出这麽大的落差吧?”
航天科工集团的业务以飞弹为主,但他是早在分家之前就进入航天系统工作的老工程师了,对于这些事情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
“实际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常浩南点了点头,回答道:
“太阳风暴对轨道影响的主要机理,是通过诱发焦耳加热和粒子沉降让地球高层的大气密度上升,从而导致卫星在轨运行的阻力明显变大,不过这个峰值周期只会持续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