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狂飙为我从天落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2.5秒过后,围绕在弹体周围的12颗爆炸螺栓同时引爆,压缩分离弹簧推动已经失去作用的动力段与弹头脱离,同时根据动量守恒定理,为后者带来最后一次助推。

    

    雷达屏幕上,被标注为GC-X的信号强度随之减弱,并在其下方生成了另外一个更强的回波。

    

    但旋即又一分为多,逐渐消失在雷达屏幕上。

    

    “陇原观测站报告,头体分离,目标飞行轨迹正常!”

    

    无线电中响起了雷达操作员清晰而有力的声音。

    

    一阵不算热烈的掌声响起。

    

    就连常浩南也跟着拍了两下。

    

    尽管整个测试到现在只算是进行到一半,但在头体分离之后仍然能保持正常飞行,至少说明验证弹的气动和结构设计没出任何差错。

    

    在通过弹道最高点之后,目标速度便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增加。

    

    “导引头启动!”

    

    这一次,报告声音就来自塔台内部。

    

    大屏幕上,两套制导系统对应的绿灯全部亮起,证明弹载电子设备经过了低温丶振动丶大过载和高速度的重重考验,仍然可靠地发挥了作用。

    

    当然,在如此惊人的速度下,能够回传部分关键信号就已经非常不易。

    

    至于导引头具体捕捉到了什麽,又是如何分辨目标,就只能从命中情况和末段弹道数据进行推演了。

    

    雷达探测到的信号已经到达了靶场区域上方。

    

    在场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结果,只在几个呼吸之间……

    

    ……

    

    与此同时,陇原西部某地。

    

    靶场上空。

    

    高精度的惯性导航系统已经按照程序设定,把弹头精确带到了发射前被设定好的坐标位置。

    

    按照正常的控制逻辑,接下来只需要按照当前弹道直接扎下去即可。

    

    但第二套弹载SAR雷达却已经捕捉到了不一样的成像画面。

    

    这个为本次测试而专门改造过的靶场并不只是在地面上画了个十字线。

    

    而是用特种水泥和涂料在方圆两公里左右的范围内铺设出了多种轮廓清晰的模拟靶标。

    

    在SAR的视野当中,这些靶标的雷达反射率与作为背景的沙地完全不同。

    

    电光石火之间,弹载计算机将经过最大程度简化后的目标轮廓与事先记录过的几个关键特徵值进行比较。

    

    很快从中分辨出了棱角最多丶特徵拟合程度最高的一个。

    

    但却位于视野边缘。

    

    如果按照现有轨道继续飞行,显然无法命中目标。

    

    下一个0.1秒之内,末端优先级更高的SAR雷达接管了飞行控制系统。

    

    位于导引头后方的两组正交滑块几乎同时开始运动,控制着整个弹头进行幅度很小但频率极高的姿态调整——

    

    其实单从提高末端速度的角度来看,头体分离并不是个完全必要的设计。

    

    弹头内部的加速发动机完全可以由工作时间更长的主动力段来取代。

    

    但单级设计意味着飞行体质量更大,需要更强的力矩来克服惯性。

    

    这对于没有大面积方向舵的验证弹来说,无疑是个大麻烦。

    

    而一个相对灵巧的弹头,则无需顾忌这些。

    

    在正交滑块的调整之下,SAR雷达逐渐将视野中央稳稳对准了自己分辨出的那个“特殊目标”。

    

    然后,向飞行控制系统发出了最后一个加速信号。

    

    位于最尾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喷射出一股耀眼的火光——

    

    几公里外的靶场观测站只能看到,视野之外的天空中突然闪过一抹亮光。

    

    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那闪光便化作一条耀眼的白色亮线,从高天之上划破夜幕,几乎笔直地扎向地面。

    

    速度之快,甚至连高速摄像机都只能捕捉到一条断断续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