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帝国双璧各有特色,并无高低 第(3/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这种品质当然没有错,很多名将都能做到,但是这是一个成为名将的有利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如果你能做到,当然值得称赞,但是你做到了,不代表你就能打胜仗了。

    霍去病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从不说什么同甘共苦,他打仗自带食物,甚至还要求汉武帝给他配厨子。

    尽管如此,他的士兵也并不因此反感他,因为跟着他能打胜仗,打胜仗就有封赏,实打实的封赏拿在手里,比所谓的同甘共苦要实际的多。

    能看到实打实的回报,不比空手套白狼强得多?

    正是霍去病因为对于战争独树一帜的理解,使得霍去病对于属下有着极强的约束力。

    他同舅舅卫青一样,大量任用投诚的匈奴士兵,因此对于匈奴的信息尤其是北境的地理环境了如指掌,这也是为什么卫青和霍去病能够在北境****,但从不迷失方向的原因。

    而卫青,既是华夏古代军事战术的集大成者,又是闪电战的开拓者。

    龙城之战既是闪电战的雏形,可以说最开始的卫青和后来的霍去病是很相似的,只是卫青作为反击匈奴的开端,再加上两人生长环境造成的性格差异,使得卫青没有霍去病做的那么极致。

    卫青是闪电战的奠基者,霍去病则是真正将闪电战发扬光大的人。

    当卫青逐步爬升,成为汉帝国的军事统帅之后,此时他已经不可能像后来的霍去病那样肆意发挥。

    一是两人风格确实不同,卫青是稳中带进,霍去病是纯粹的锋利进攻。

    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汉武帝只能憋出来那么多的精良铁骑,自然要交给能将其发挥到最大限度的霍去病,那么剩下的常规部队就自然而然的需要卫青这样相对传统的统帅去带领。

    所以卫青的风格,是开始的锋利,在中后期,尤其是霍去病登场之后,卫青就越来越趋于稳重。

    前中期的卫青展示出了非凡的骑兵小规模奔袭作战的能力,也就是闪电战雏形,当霍去病将其发扬光大之后,卫青转而开始玩儿起了骑兵大兵团作战。

    因为卫青的部队平均水平远不如霍去病的精良,而且编制比较整齐,副将众多,规模也更加庞大,不可能长距离快速的奔袭。

    在漠北之战中,汉武帝失算,原本该由霍去病处理的匈奴主力被卫青碰上了,处于兵力劣势的卫青创造性的利用武刚车阵搭配骑兵互相掩护,稳步推进,最终以弱胜强,这是最早的车步骑协同作战。

    此一役,卫青展示出了强大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大兵团正面作战指挥能力,军事素养相当全面。

    所以说,卫青是一位一只脚留在门里,擅长传统战术,另一只脚跨出去,又开拓革新战术的名帅。

    而霍去病是一位“破门而出”的帅才。

    霍去病和卫青两人之间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因为传统并不意味着落后。

    后世千年华夏内战,主要还是在用传统军事战术。

    霍去病“其疾如风,侵掠如火”。

    卫青“其徐如林,不动如山”。

    帝国双璧,并驾齐驱。

    正是有了他们两个人不同的军事理论,和不同的战术思想,才能让大汉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才能建立大汉帝国,才能将大汉的威名显赫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