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朱棣:朕不和亲,不割地,不称臣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长平之战是惨烈的。

    不过它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

    经过长平一战,白起这个名字开始被人得知,哪怕几千年后的华夏,白起坑杀四十万大军的事迹,依然在民间流传,褒贬不一。

    而白起本人,也为在长平之战中大规模坑杀之事感觉到内疚,四十万放下武器后的俘虏被他活埋,实在是有违人理的罪过。

    或许白起的行事方式是不对的,是应该被人谴责的,但是这种行为在华夏历史上很难解释,是千百年来无法解答的一个问题,即人道的善待生命和战争残酷所引发的冲突。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大军,这打破了自古以来人们所能够容忍的道德底线。

    华夏社会一致坚持“上天有好生之德”,以杀生为恶。

    并且,春秋时期的战争经常点到为止,但是秦国却鼓励士兵和将军去杀敌,常常按照杀敌所获得头颅的数量来获得奖励。

    因此一场战争打下来,往往都是尸横遍野,骸骨成林。

    对于白起坑杀四十万大军的事情,我们总是用“上帝视角”去看待。

    这是片面的。

    “上帝视角?这是什么视角?”

    “这天底下真的有上帝吗?”

    “仙人都有,恐怕上帝也有可能存在。”

    “不过朕是谁?朕是帝王!”

    太宗皇帝李二豪情万丈。

    “白起的做法是对是错,真的难以下定论。”

    “就以以前的秦国来看,那个时代的小农经济,发展是不全面的,那个时候,我华夏社会的生产力也就那样。”

    “白起俘虏了赵国四十万大军,如果将他们安置在秦国,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人需不需要吃饭?粮食压力大不大?”

    粮食压力,一直是华夏各朝各代的突出问题。

    华夏各朝各代,有多少帝王深受粮食问题的影响?

    想想大明朱由检时期,前期经历了什么?

    小冰河时期的到来,自然灾害频发,各种洪灾,干旱,蝗灾,接涌而至。

    这对农耕古国的华夏来说,本来就是毁灭般的打击。

    天灾无情,不可避免。

    李二继续说道:“粮食问题只是其中之一,还有这帮降军的处理问题。”

    “这么多的人,你就敢确定他们是真心屈服秦国的吗?”

    “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谁又能清楚。”

    “白起他的确可以不坑杀这些人,他可以当一个善人,选择将这些俘虏放掉。”

    “但是,这样做的影响会是什么?几十万俘虏如果平安回去,休养生息过来,他们会因为白起放了他们而对白起心存感激吗?还是说他们不会记恨白起?”

    “这谁也不知道。”

    “这帮俘虏回到赵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调整之后,说不定又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

    “若是他们依旧记恨秦国,再对秦国发动进攻,那么对于秦国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所以说,放任他们回到赵国,本质上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而坑杀他们,从秦国的角度来说,也算是一种合适的方式。”

    “当然,这种方式太过血腥,而白起,也会因此背负无尽的骂名。”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战场的残酷是众所周知的。”

    “肮脏的战争,总需要一个背锅的。”

    “而白起,就是那一个。”

    平行时空——大秦。

    “杀还是放?”

    “朕能感受到,武安君白起的心中,对于这个问题同样纠结无比,甚至可能有着深深的无奈。”

    “当时的那种处境,白起如何去处理这多出来的几十万降军?”

    “几十万人可不是什么小数目,所需要的资源是巨大的。”

    “再说了,将他们接纳进来,给他们吃给他们穿,他们就会真的服从我大秦的统治了吗?”

    “朕看未必是这样。”

    始皇帝嬴政其实很能理解白起的做法。

    即使是他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

    “据朕得知,在当时那个时代,我秦国军律规定了,只有斩杀的敌人部队首级数量超过了自己的军队死亡人数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奖励,不然的话就要受到处罚。”

    “这也就是说就算秦军打胜了,但是自己的军队死亡的人数比敌人死亡的人数多,不但不能受到恩赏,还要被定罪。”

    “赵军当时就死了五万人左右,而当时我秦军却死了大概有二三十万的人,所以说武安君白起虽然打胜了赵国,但是我秦国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

    “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白起最终下令还是杀了这些战俘,这样做既可以让自己避免被责罚,并且还可以鼓舞士兵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