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是金子总会发光,韩信成名史 第(1/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上,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如果一个帝王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的话,就无论是治理天下,还是攻打敌对势力,都有绝对的底气。

    有能力的人,可以帮帝王治理国家,可以在有些问题上为皇帝解忧。

    所以很多帝王,都非常看重自己身边有能力的人。

    韩信年少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但这一点并不影响他的宏图大志,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说的就是韩信这种人。

    人穷志不穷。

    穷不可怕,没有了志向才可怕。

    韩信家境贫寒到什么地步呢?

    韩信的母亲去世了,他都没有财力去进行安葬,但是韩信依然努力找了一座高地,让自己的母亲墓旁可以容纳万户人家。

    因为他觉得自己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万户侯,可见他的志向确实足够宏远,但这给他带来了麻烦。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一个邻居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每天不干正事到处晃荡,挎着一把剑说自己要当首富,你的第一反应也不会觉得他是天才,而是觉得他痴人说梦很讨嫌。

    当年的韩信就是这样被自己的乡亲邻居们嫌弃的,所以他在家乡淮阴也没有混多久,实在是没脸混下去了。

    公元前二百零九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天下群起响应,楚国的旧贵族项梁也发兵起义,多次打败秦朝军队,攻占了不少地方。

    路过淮阴时,韩信直接就跟着项梁的军队走了,只是他一进去就是小兵,一直没有混出头,等到项梁战死以后,就又跟着项梁的侄子项羽干活。

    项羽见到韩信身材高大,就让他担任“执戟郎中”,也就是在将军营帐外拿着高大的武器吓唬人,以此衬托出将军威仪的那种士兵。

    韩信可是想要成为万户侯的男人,一直在营帐外守门自然不是他的追求。

    于是他找机会跟项羽好好谈了几次,谈自己对天下大势的见解,谈如何在天下争霸中获胜,意思只有一个。

    项羽,如果你重用我韩信,我韩信会尽力抒发自己的才能,你大概率能获得天下。

    项羽倒也认真听完了他的话,只是听完以后并不在意。

    毕竟有梦想的年轻人很多,但能力可以与梦想匹配的年轻人却并不多,至少他没有从这个门卫身上看出来。

    也就是说,项羽根本没有相信韩信的话,只觉得他在说大话。

    所以韩信在项羽麾下,始终担任着一个默默无闻门卫的角色,在争取了几次机会但却失败以后,韩信终于发现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在项羽麾下再怎么熬下去,他都没有出头之日。

    韩信想要完成自己的梦想就必须得转投他人。

    于是韩信想了很久,终于找机会投了项羽的头号竞争对手刘邦的麾下。

    不过由于韩信的履历并不怎么出色,所以哪怕是到了刘邦的汉军之中,他依然得从小兵做起,并且还不知道怎么着就获了罪,同队的十四个人都要被处死。

    处死士兵是一件大事,需要有高级将领前来监刑,这次监刑的是滕公夏侯婴,在其他十三人都已经被杀后,即将被杀的韩信依然没有表露出半点紧张,而是非常镇定地问了夏侯婴一句话:“汉王不想获得天下了吗?为何要杀掉我这样的壮士呢?”

    夏侯婴望着这个下一秒就有可能死亡,却依然镇定如常的年轻士兵,心中开始感到惊奇。

    于是他上前问了几句话,然后就免掉了韩信的罪责并将他推荐给了刘邦。

    至于夏侯婴问韩信的具体问题是什么,这并不重要,不外乎是你凭什么觉得自己是壮士,如何帮助汉王夺取天下之类的话。

    不管夏侯婴问的是什么问题,反正最终的结果是韩信确实打动了他,由此韩信也有了接近刘邦并且表现自己的机会,只是刘邦在看到韩信以后,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为了给老部下夏侯婴面子,还是象征性地将韩信提拔了一下,让韩信当了一个管理粮食的小官。

    这样一来,韩信的头头就变成了刘邦的手下萧何。

    萧何这个人很厉害,刘邦后来在评选功臣们谁的功劳最大时,就一锤定音地说萧何的功劳最大,而且其他人也没有不服气的。

    萧何的厉害主要表现在两个部分,一个是民政后勤,在楚汉战争中为汉军提供了及时有力的后勤保障,将大后方治理得非常好。

    一个是非常强大的识人能力,韩信、曹参都是由他推荐的。

    而从另外一件小事中,还可以看出他的军事谋划能力也很不错,只是基本不怎么用而已,那就是给吕后献计诱杀韩信。

    当然在萧何初次见到韩信的时候,他还不需要动用那甚少用到的军事谋划能力,而是只需要用到识人能力。

    韩信多次主动向萧何发起交流,然后就成功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