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未组装云梯、巢车、楼车,船舷两边还摆着一排巨大的地听,船上还有可怕的霹雳车,需两百人挽发;喷发火油的“喷火器,及一桶桶配用的火油,都被重兵护卫着。

    这支队伍是远道而来的京师左千牛卫,约有二万余人,主帅为将军董延光,他们的目的地是三百里外的兰州,行军异常缓慢,队伍已走了整整三日。

    一支骑兵队从队伍旁飞驰而过,溅起大片的污水,几个士兵躲避不及,身上脸上都溅满了污泥,一个士兵跳脚大骂,“我操你娘!”

    话音未落,‘啪!’地一声脆响,满是污泥的脸上又多了一条血红的鞭痕。

    一匹马从他身边疾驶而过,带起一片风声。

    “董将军!”

    骑兵队飞快地驶到董延光的身旁,秋雨连绵不绝,寒气袭人,军士厚衣不足,军中已病倒数千人。

    董延光满脸褶皱的脸阴沉下来,眼睛里闪过一丝恨意,还没到鄯州,士兵已减员两成,自己的士兵都是府兵,衣甲、被褥都要自备,家境穷一点的士兵,还穿着夏天的薄裳,自然耐不住秋寒,而皇甫惟明的陇右军却是由朝廷或地方供养,同样是去打仗,可待遇何其不公。

    按照兵部的部署,董延光只驻防凤翔,防止陇右军战败,被吐蕃突入关中,但他刚刚接到皇上密旨,命他率左千牛卫前去驻防兰州,皇上此举的具体用意他却不知道,这也正是他的烦恼所在。

    “传令下去,全军就地扎营!”

    他马鞭一直远方,又森然道:“命前面的渭州刺史,给我准备三万件冬袄,最迟下午送到军中,否则我亲自进城去取。”

    逻些,阴影笼罩中的布达拉宫,东升的太阳正从茫茫滚动着的云海中探出头来,瞬间的光辉将布达拉宫照耀成金色,宛如一座巨大的雕像,庄严而肃穆,在宫下的广场上,旗帜飞扬,号角声呜咽,三千多吐蕃骑兵列队整齐,准备护卫他们的赞普赤德祖赞北巡青海。

    在队伍中央,有一辆十八匹马拉的车,车身宽大,上面是一顶巨大的椭圆形的帐篷,仿佛一只神鹰的白色鸟蛋,在朝霞下熠熠闪光。

    低沉而悠远的长号声再次响起,在苍茫的天穹下回荡,从高耸的布达拉宫上缓缓走下一行黑色的小点,仿佛是一队出巡的兵蚁,渐渐地黑点越来越大,是一群马队,近百名甲士簇拥着他们赞普赤德祖赞而来,他年约五十余,方面大耳,身体壮实,一双眼睛仿佛雪山上的神鹰,闪射着慑人的精光。

    景龙三年,刚刚即位的赤德祖赞迎娶中宗养女,即李隆基之妹金城公主为妻(也仅是侧室),由于金城公主的努力,唐蕃在开元年间确定了边界,双方战事平息,仅一些小规模的边境冲突,尤其在开元十七年唐夺取石堡城后,吐蕃更是偃旗息鼓,等待时机。开元二十九年金城公主病逝后,吐蕃强硬派开始掌权,以大论倚祥叶乐(本书此人已死于南诏)为代表,他抓住陇右防御懈怠的良机,于当年偷袭石堡城成功,一举扭转战局。

    又经过数年的积蓄,吐蕃兵力渐渐强大,此时,赤德祖赞的野心已膨胀到极点,他尝到了偷袭的甜头,八月,派大将铁刃悉诺罗长途奔袭沙州,却被沙州都督李清杀得片甲不留,大败而归,但箭已上弦,他的目标依然是富庶的陇右,为完成战略目标,赤德祖赞决定出巡九曲,其实质便是亲征,留新任大论尚检赞主持国内政务。

    赤德祖赞在百骑侍卫的护送下,缓缓来到车驾前,他向前来送行的吐蕃百官一一挥手告别,踏进了帐内,百声长号声齐鸣,骑兵开始出发,车驾隆隆启动,在湛蓝的天空下,向着遥远的北方逶迤而去。

    陇右鄯州,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正跪在香案前聆听皇帝陛下的圣旨,“封校检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望卿能早日拿下石堡城,为朕分忧,钦此!”

    “臣皇甫惟明叩谢圣恩!”

    皇甫惟明缓缓起身,从太监手上接过圣旨,笑道:“公公一路远来不易,辛苦了。”

    宣旨太监是个新面孔,名叫马英俊,长一张马脸,却和‘英俊‘二字达不上半点关系,历史上在唐肃宗李亨临终前的宫廷政变中,此人便是张皇后的得力干将。

    他将圣旨交给皇甫惟明,媚笑道:“恭贺皇甫大人得到了为相的资格(大唐为相必须要先取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资格),他日回朝必能再高升一步。”

    皇甫惟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笑着拍拍他的手,给了他一个暗示,回头大声喊道:“来人!速带公公到内室喝茶歇息去。”

    太监马英俊一走,皇甫惟明又看了看圣旨,嘴角淡淡浮笑,看似清湛的眼睛里却闪过了一丝厉芒,皇甫惟明刚刚年过半百,但须发却已经花白,他出身文官,长期的戎马生涯没有改变他儒雅的气质,和高仙芝相比,他更象一个执笔的小吏,浑身透出一股子酸气,仿佛科考多年未中的老举人,但这只是表象,他城府极深,含而不露,他外表谦卑,却野心勃勃。

    他是太子李亨的授业之师,更是铁杆太子党,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