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坦诚的小华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绽百出。

    警察要做的工作,就是寻找出完整的证据链去揭穿。

    在视野那么好的地方,还是校园内,故意将车骑到那样的速度,就瞄着华真行的后背直撞过去,要说哲高斯不是故意的,那简直不可能。

    这应该是一起蓄意伤人甚至是谋杀案件,企图假借意外做掩饰。

    可是事件的结果却很诡异,甚至让人目瞪口呆。本应成为受害人的华真行毫发无伤,而行凶者哲高斯却当场身亡!这怎么调查?经验丰富的东国刑侦们一时也有些发懵。

    华真行并非犯罪嫌疑人,照说问讯可以在公安办公场所外进行,但是警方还是把他带到了分局。这也不算违反规定,华真行履行的是配合调查义务,遵循自愿原则。

    照说这种配合调查性质的问询,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也不得限制人身自由。

    但是这起事件的涉案人身份都很敏感,警察也想尽快形成笔录,再加上华真行也未必懂这些,所以就多留了他一段时间时间。

    华真行在局子里过了两夜,警察同志还帮他买了盒饭呢。相关调查工作,春华大学保卫处也参与了,并且受到了校领导以及级别更高的部门领导关注。

    负责问询的警察是一男一女,女警官负责问话男警官负责记录,全程都有录像与录音。华真行面对的就是这两人,至于在外面看监控的就更多了。

    在设备缺乏和落后的年代,现场笔录就是唯一的第一手问询案卷资料。如今已有录音录像了,有时仍然需要有警官当面做笔录,这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

    但警官毕竟不都是速记员,难免会有错漏,而且字迹也不可能都很工整,所以一般都要在问询之后补充核对整理笔录,并按规定让被问询人签字确认。

    如今先进设备充足了,整理笔录可以参照现场录音录像,又有了电子化的要求,还得输入电脑形成电子文档,增添了不少文案工作。

    警官开口没几句话,就抓住了最核心的问题:“华真行同学,你与死者之前是否有矛盾?”

    本以为像华真行这样的高智商人才,为了避免惹麻烦不会承认这样的事,不料华真行相当配合,当即就点头道:“是的,我与他有矛盾。”

    华真行几乎毫无隐瞒,把能说的事情全都说了。首先从入学时公寓楼里的情况开始介绍,总有一些人违反宿舍管理规定,而他经常去劝阻,其中就包括哲高斯。

    哲高斯撺掇一帮同学晚上堵他,结果被他一一劝服,他还跟常年受哲高斯欺负的雷温特之间,有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

    谷第二天雷温特忍无可忍,终于第一次拒绝了哲高斯的无理要求,就是听了华真行的劝告,或者说就是华真行让他这么做的。

    至于涌进宿舍里的同学,也都是华真行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雷温特。结果哲高斯当场持刀欲行凶,被同学们阻止,足以证明华真行的先见之明。

    哲高斯因此受到了学校的处分,这就是两人之间的矛盾。

    华真行可真够坦诚的,他说的所有事情也都是可以查证的。他毫不隐瞒自己与哲高斯之间发生的冲突,甚至包括劝服那十三名同学的经过。

    但有些事情,华真行并没有说。

    比如哲高斯自己犯贱挨了石双成一脚踹,因为此事他并不在场。又比如他怎么收拾基立昂后来又给基立昂弄了个系统,此事与本案无关也不好采信。

    除此之外,华真行能说的都说了,他也知道在另一个房间里有好几个在看监控的人,脸已经涨成了猪肝色,都是与校方有关的领导。

    但华真行并没有替警方下结论,他只是交待了自己与哲高斯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判断哲高斯因此就怀恨在心,故意骑车来撞他。

    因为这是哲高斯本人的心理活动,华真行无法证明。

    问询调查可不像平常聊天,过程有些漫长,警官会随时提问,各种细节都会深抠。假如不是华真行记忆力非常好,换个人很多问题还真答不上来。

    比如那天晚上十三位同学的名字、相貌、身份、衣着,甚至包括华真行与他们动手的过程等等……

    警官并未要求华真行都能回答,能记得多少就说多少,有时候明明已经问过的问题,回头还有很多补充提问。

    华真行介绍上述各种情况,仅仅接受问询的时间,累计就超过了六个小时。

    等该说全都说了,负责问话

    的女警官又重复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你说事故的前一天晚上,有十三名同学受死者的挑唆,企图教训你,结果都被你一一劝服了?”

    华真行:“是的,我刚才已经介绍了。”

    女警官:“按你的说法,应该是把他们都给打服了吧?”

    华真行摇头道:“并非是把他们打服的,而是打完了才有机会去劝服。”

    女警官:“你一个人,阻止了他们十三个人教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