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第 33 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我来的不巧了,扰了阿兄议事。”
李知节迈入正堂时,目光轻轻落在一旁的崔变身上,脚步微微一顿,这么抱歉地说道。
“没事,我们也没在聊什么正事,”李景尔摆摆手,示意她无妨,然后为她与崔变介绍道,“这位是太常寺卿崔变崔公……这位是我的五妹,灵真。”
“原来是灵真殿下,”崔变恍然大悟,连忙拱手作揖,“久仰久仰!”
“见过崔公。”她也叉手行过一礼。
“快坐!”李景尔呷了口茶,朝她招呼道。
一旁侍奉的婢女见状,十分有眼色地端上茶与茶点。
“……”
气氛有些尴尬,但显然崔变情商尚可,轻轻松松地找了个话题。
“在下早就听齐王殿下说过,公主是几个姊妹中最聪慧的,今日一见,果然秀外慧中啊。”
这一记马屁拍的响,还没聊两句呢,就先吹起来了。
李知节对李景尔不好意思地一笑,谦逊地否认说:“……阿兄过誉了,我这点小聪明还登不上什么大台面。”
“欸,五娘太谦虚了,”李景尔得意洋洋地笑起来,赶紧向崔变夸赞道,“这一次上辛日祭典令父亲回心转意、收回郑淑妃协理祭典诸事的成命,多亏了五娘啊,叫郑炎摔了好大一个跟头!我看父亲啊,一年半载都不会再有立老大为储的意思了!”
李知节心中冷笑了两声,圣上不过对郑炎略施小惩,他这就得意起来了,真是蠢人。
“哦?竟是灵真殿下的主意吗?”崔变十分夸张地张大了嘴,“殿下真是智计无双啊!”
这样的话听听就算了, 李知节淡淡一笑,道了句“哪里哪里”,然后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了些试探意味。
“与崔公相较还远着呢——我听说呀,崔公当年任同州刺史时,才是真正的智计无双呢!不仅运筹帷幄,还治军有方,当年澄城军的威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崔公才兼文武,真是令人佩服!”
李景尔闻言也点点头,夸道:“的确,圣上当年亲评,‘澄城有兵二万,势胜十万雄师’,崔公治军非同凡响……要我说,‘太常寺卿’这个位置还是屈才了。”
“英雄不夸当年勇!”崔变“嗐”了声,连连摆手,“都已经过去了!”
“听说,当年长安之乱时,崔公率领澄城军据守潼关,”李知节笑意不减,只是幽幽地说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叫十万突厥兵马都望而却步、不敢上前啊……”
“哪里的事!”崔变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当年驻守潼关的,又不止我一人,要论首功,还得是北衙六军啊,我这点微薄之力算什么呢?殿下真是说笑了!”
“嗯?我竟不知新安二年崔公还驻守过潼关?”李景尔有些惊诧地问。
“唉……当年突厥兵盛,潼关守军却士气低迷——潼关乃关中咽喉,若守不住,关中必失啊!在下怎能袖手旁观!”他面色沉重、语气怅然地说,“同州距离潼关不远,澄城军临时驰援最适合不过……可圣旨迟迟不来,在下派去向圣上请命的信使也下落不明,心急如焚之下,我只能自作主张、悄悄领了澄城军驰援潼关,如此独断擅权实属无奈之举……因此殿下不知也很正常,毕竟若是大肆宣扬、传到圣上的耳朵里,这可就是要杀头的大罪啊!”
说罢,他又向李知节投来一道探究的眼神。
“只是……不知灵真殿下从哪听得了这桩秘事?”
李知节闻言捂嘴咯咯一笑,面不改色地在话中设伏:“崔公您忘了?当年我与亡母不幸和圣驾走散,逃至潼关时,是您手下的澄城军搭救的我们呀!”
说完此话,她一差不差地观察着对面男人的神情。
这一招投石问路,是否会有人自投罗网呢?
崔变先是眉头一拧,眼珠朝左一偏,像是在回忆,片刻过后,他“嘶”了一声说道:“殿下弄错了吧?在下当年未曾遇见您与懿和顺圣皇后,何来搭救一说呢?”
“是吗?”李知节眉梢一挑,见他神色无异、镇定自若,似是有些失落地苦笑说,“当年询问守卫的士兵,他们自称是崔公麾下,我便以为……不过,那时我病得厉害,听错了也不是没有可能。”
真的不是他?还是他老谋深算、早有准备,藏得太深?
若是他,不管他再怎么老谋深算,听出她试探的话外音之后,也会感到危险而有所行动,也许会劝李景尔少与她来往,也许会对她的接近十分抵触,无论如何,她都很期待。
不过,就算不是他也不要紧,若崔变还是个聪明人,便能猜出当年蔡皇后真正的死因,也能察觉出她今天的试探之意,于是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听错”未免太牵强,那么当年是谁授意那士兵假称是他麾下?这岂不是在陷害他,要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