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媒人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我是清冷新帝白月光(重生)》 

    明薇这几日吃了爹爹的定心丸,不担心再嫁李恪,满心满眼都是喜色。李嬷嬷和掩月也心照不宣,只是如今婚事尚未定下,她们还是低调一些,只暗自替姑娘高兴罢了。

    今日闲来无事,明薇正好整理母亲给她留的嫁妆,为以后嫁入顾家做准备。

    长山打听的结果,与明薇猜测的一样,顾家可谓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顾言为官这几年两袖清风,俸禄除了赁个三进的宅子,给顾母请医问药,还要供弟弟在国子监读书。因此,顾言手头上非常拮据,顾家每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饭。

    不过只要她嫁过去,这些都不是问题。

    除了丰厚的嫁妆,每年田庄铺子都有收成和入项,再加上与明玉一起经营的生意,足够把顾家支撑起来。等日子过得顺遂,顾言积累更多朝堂经验,就让他外放个官,避开三年后这场夺嫡风波。

    国公府女儿出嫁的嫁妆是有定数的,除了嫁妆,外加一万两银子压箱底,这些都是早商量好的,就连四房的明欣也是这个数。亲事一旦定下来,都会送到明薇手上。

    这一世宋氏不操持明薇的婚事,也不用担心马嬷嬷从她嫁妆上揩油。

    前世她嫁到肃王府几个月才发现,嫁妆单子上的许多东西都是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当时她以为宋氏不知,不想让她这个继母为难。

    如今想来,马嬷嬷这刁奴如此大胆,宋氏定是知情,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横竖不是她的东西。

    这回就连宋氏都不能过问明薇的亲事,马嬷嬷就更没机会染指了。

    母亲的嫁妆里除了各式贵重的摆件,最值钱的就是长安城的铺面和田庄,之前都是阿兄的人替她打理,她学管家后兄长归还给她。

    郑氏老家虽在荥阳,早年在京郊也买了地,作为老相国唯一的嫡女,母亲出嫁时可谓是十里红妆。

    李嬷嬷说,“京郊这五百亩旱田顶上鄯州五千亩的价格,现如今长安城可买不到这么整片的地了。老相国最疼女儿,把最好的都给了你母亲。”

    明薇拿着地契,一张一张的看,都是长安城郊连着的上好的旱田。索性她回来了,总要经管起来。再不能像前世,两眼一抹黑,把这些都交给黑心的下人打理。

    明薇查了黄历,让长山通知那些管事和庄头,三日后明薇要见他们,顺道商量明年做些什么生意,地里种些什么农产。

    她记得明年长安雨水丰沛,可以种一些喜水的作物。

    再有,年底蜀地会上贡一批流光锦,贵妃穿了一次风靡后宫,命妇们争相购买,一时间流光锦风靡长安。寻常百姓们用不起,便用与它质地相似的霞光锻代替。她记得霞光缎价格翻了不止四五倍,仍是一匹难求。

    还有,日本国年底进贡了一批带香味的纸,圣人赏赐给智诚法师,香客们纷纷跟着用起来。长安一家书坊做出仿品,一时间长安纸贵。

    明薇一样一样地回忆,然后一一记下。

    既然她知道先机,到时候挑几样出来做,何愁嫁到顾家过不上好日子呢?

    李嬷嬷见她写得认真,忍不住打趣,“要出嫁就是不一样了,以前可不见姑娘算计过银钱,当真是掌家知道柴米贵了。”从前姑娘不说挥金如土,因国公宠爱,库里的银钱随便她用,哪会算计这些。顾家寻常人家,总归苦了姑娘。

    明薇提笔润了墨,一面写一面道,“嬷嬷莫忘了,你以后是我的陪房,若我不算计,以后嬷嬷的月钱支不出,您老可别到我面前抹眼泪。”

    李嬷嬷笑得前仰后合,“那姑娘可得好好算,细细地算。老奴这后半辈子,都要仰仗姑娘呢。”

    一旁剪花样子的掩月也凑过来,“姑娘,别忘了我那份,奴婢还要攒嫁妆呢。”

    明薇看了眼她手里的花样子,突然想起一件事。

    顾言的膝盖早年寒窗苦头,家里舍不得用炭,着了寒落下病根,每到冬天疼痛难忍。她既然要嫁过去,自然好生照顾未来夫君,于是道,“掩月你剪几双护膝样子,我照着做,至于尺寸嘛……哪日,我去问嫂嫂,小顾大人的身形与阿兄差不多。”

    掩月抿着嘴应是,既是给未来姑爷剪的,自然马虎不得,当下取了上好的宣纸。

    主仆这边欢声笑语,外头梳双髻的小丫头来报,“四夫人和世子妃来了。”

    嫂嫂是常客,四叔母难得来一次,明薇不敢怠慢,起身迎接,与二人见礼后,让人奉上茶果点心。

    薛氏说明来意,“薇娘的亲事,公公让我与四叔母一同操持,我才嫁过来一年,经验不足,特地请来四叔母从旁协助,务必把咱们薇娘的亲事办得喜气洋洋。”

    四叔母谦虚道,“我不主中馈,家中的事还要仰仗世子妃拿主意。”

    四叔母的父亲是四品金吾卫都护府长史。当年,四叔父从鄯州返京路上遇见山匪,正遇上外出办差的胡父将其救下。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