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颍川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温氏女替系统完善剧情》 

    安安很聪明,知道自己被怀疑,立刻选择坦白,最重要的是,那人说她可以通过温沅芷来找亲人,而眼下温沅芷的种种试探,是不是表明,她知道自己亲人的消息?

    安安用热切的眼神看着温沅芷。

    温沅芷和江澧兰对视,对这个答案有些意外,转念一想,也是情理之中。

    那个人能将安安的身世告诉江澧兰,想要利用她,必然要先把她引到京都来。此人身居幕后,不仅知晓十七年前的秘密,还能在温沅芷前往凉州时开始布局,心机不可谓不深。

    温沅芷猜测这幕后之人必然也是江澧兰的身后之人,还有可能,就是终极大BOSS。

    温沅芷干咳一声,道:“既然你没骗我,我也不罚你,你下去吧,有什么需要就和府里说。”

    安安眼里的火苗熄灭,但还是高兴道:“谢谢郡君姐姐。”转头,有点不好意思地,也想江澧兰行了个礼。

    待人走后,江澧兰笑道:“你对这小乞丐倒是十分宽容。”

    “我对积极向上的人都很宽容。”温沅芷道:“以后别叫她小乞丐,她的名字叫做安安。”

    江澧兰心中淡淡不虞。

    温沅芷问道:“接下来要怎么办?十多年过去,这位朝云公主是否还活着我们都不知道,宫里有她的画像吗?我派人去找。”

    江澧兰驱散心头的不快,回答道:“没有她的画像,当年高祖攻入京都,皇城经历一场大火,大魏几代皇帝的画像都被焚毁,这位朝云公主尚未成亲,没有后人在世,我们无法找到她。”

    没有画像,亦没有后人在世,也就是说,温沅芷想要透皮画骨,也画不出来。

    这就很奇怪了,剧情走到这里,居然停止了。

    “我们来核对一下手中信息吧?或许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温沅芷提议道,整理案件线索,才最有利于发现蛛丝马迹。

    她召唤出系统,核对信息不仅可以和江澧兰把细节全部再对一遍,也是向系统汇报当下剧情的走向。

    江澧兰颔首,率先道:“庆王被杀之前,大败乌孙,令乌孙元气大伤,所以他趁机劝说皇爷爷叛离大魏,拨乱反正,皇爷爷没有后顾之忧,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起兵造反,改魏建周。”

    温沅芷随后道:“大周建国初期,国泰民安,君臣、父子皆上下一心,天下百姓安定。就在这时,太子遇见了大魏的朝云公主,对她一见倾心,并为了她,上谏高祖,保下大魏的旧臣,因太子素来贤明,高祖并未起疑。”

    “高祖将大魏剩下的重要官员降职外放,让官职低微者保留原职,在羲和二年,巫蛊案爆发,高祖发现之后一气之下,将这些所有旧臣全部斩杀。但又因为太子求情,保下这些旧臣的家属,高祖于是将这些家属赶至京都之外,不曾想,前朝旧臣中尚有一个张南山侥幸躲过巫蛊案,救下这些家属。”

    江澧兰道:“他有事频繁外出,母亲发现异常,稍作留意就知道他在外养了女人,同样的,此事也未瞒过皇爷爷,他因此失了帝心。”

    “等一下,”温沅芷骤然喊停,问道,“太子妃是何时知道太子养外室的?”

    江澧兰仔细回忆,道:“应该是羲和二年冬。”皇爷爷登基之初,母亲和他的关系尚可,到了秋季,父亲频繁外出,每次回来,和母亲相处也十分融洽,直至入冬之后,有一次和母亲大吵,之后母亲就经常暗自垂泪。”

    他说道:“当初查封张南山遗物时,留了他一本日志,里面记录琐碎,因为有一些建造心得,徐山留了下来,就存在徐伊人送过来的东西中。”

    徐山有了高祖和先帝的信任,行事越发严谨,没有时间再跨越官场研究工部事宜,所以那本日志后面几页因封存太久,几乎黏到一起,是他用刀一点点割开,才看到了关于朝云公主的只言片语。

    “他的日志中写过,年关之际,公主骤然离京,决意再不回京。”

    “在羲和四年夏,又写道,公主来信,甚喜,但公主定居颍川,执不归京。”

    温沅芷说道:“我们来说说这位朝云公主。”

    江澧兰停顿半响,开口道:“朝云公主年幼时,事迹很少,最出名的应当是容华长公主当年出嫁和亲,远走乌孙,算着时间,她当时差不多八九岁。”

    “容华长公主在乌孙死后,大魏国力渐渐起伏,庆王也是那时候开始受到朝廷带来的压制。”

    高祖曾经口述庆王戍守边境的大事,命史官详记。在那段口述中,分明对这段四年时间,以及之后的五年,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

    四年之初,正是容华长公主死讯传回京都不久,五年之初,正是大魏末帝登基之时。

    “从徐山的口中得知,这位朝云公主用了四年时间,在京都立足,扶持亲弟上位,随后五年,她继续身居幕后,把持朝政,最后在庆王殿下大败乌孙之后,大魏再无外患之时,派人刺杀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