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冬夜诡事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亡骨医心》 

    1931年的一个冬夜,第一场雪刚刚下过,月光一照,整座南京城都被镀上了一层白金色。雪落下来便不再是洁白的雪了,它和地上的土混成黑色的泥,搅在来往路人的鞋底上。

    大约是雪后路难行的缘故,一向热闹的老城南今夜也没有了以往的热闹,素日里这个时间还在走街串巷的小贩今夜早早便收了摊儿,整条街都十分冷清。

    眼见街上的人越来越稀,往来匆忙也不作停留,老刘决定今天早些收摊,明日再早些出摊。灶台上的一口锅盖刚被老刘盖上,一阵马蹄和木制车轮的吱呀声便由远及近,停在老刘摊前。

    “请问店家,陈家公馆怎么走?”

    马车前侧坐着的车夫穿一身灰布短衫,一只穿着黑布鞋的脚蹬在脚踏上,正伸长了脖子朝老刘的方向探问。

    “陈公馆啊,走反啦!”老刘手底下收摊的动作并未因为有人问路而慢下来,“掉个头,一直往前头走,到第二个口子哪儿朝右拐,陈公馆在右拐的那个路对过儿,阿晓得啦?”

    “晓得啦!”那赶车的车夫先有样学样接上一嘴话,随后便要拉着缰绳掉头。

    “慢着。”

    马车的帘子被一只纤长白皙的手轻轻撩开,极温和的女声从里面传来,“赶了一路,舟车劳顿,先下来吃些东西吧。”

    车夫闻言,赶忙从身侧抽出一个垫脚凳来,随后又扶着里面的人下车。

    “店家可是要收摊儿了?”

    下了车的女人在老刘的摊前站定,老刘这才看仔细来人的面孔:

    这女子看起来四十左右,却极有风韵。她穿着一件白毛领浅紫色缎面大氅,脚上踩着一双新式高跟女靴。耳边各坠着一只水滴形的碧色玉耳环,白皙的手腕上一只翡翠镯子看起来价值不菲。

    “是要收了,原想着今天没什么客人嘛。现下既然来了客,迟些收也无妨,您看想吃点什么?”

    老刘是个利索人,嘴上这么应着,手底下已经掏出了两只粗瓷碗,又往灶台里添了一把柴,掀开了本已经盖上的大锅盖。

    “您这儿的招牌是什么,便来上两碗吧。”

    那女子的语气极轻和,说话时,她一双杏眼看着对方,只叫与之交谈者如沐春风。

    “好勒,我这儿的招牌是阳春面,刚落了雪,您来上一碗也算赶巧了,吃了暖和。”

    女子极浅地笑了笑,伸手将钱放在了老刘的灶台旁。

    老刘顺手拿起来,却觉得分量比往常重上许多,定睛一看,竟是四块大银元。他顿时觉得惶恐,刚要连连摆手拒绝,却被对方打断。

    “冬夜天寒路长,一路走来连充饥的地界都没遇上几个。您本来该回家了,这银元全当是寒夜里的辛苦费,无需推辞,收下吧。”

    老刘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养,闻言,犹豫着收下钱,又连声招呼着来人坐下,手底下的动作又快了许多。

    不消半刻,两碗热气腾腾的面便被分别端上了两张老旧的木头方桌——赶车的伙计并不与那女子同坐一桌,也没有多余的攀谈。

    老刘心想,估摸是东家和伙计的关系,同坐一桌怕会坏了规矩吧。

    说也奇怪,面端上了桌,那女子却并不吃。她将一碗面轻轻放在脚下,然后从大氅的袖子里拿出一只簪子形状的物件,在木桌上飞快的刻画着什么。

    老刘原本对此颇有微词:若是嫌这面低贱或难吃,大可以一口都不吃原封放着,何必把它放在脚下糟蹋东西呢?

    再说他那几张用了十几年的老方桌,那就跟老伙计一样,虽然桌面早已经凹凸不平了,可也不该被这富贵太太的簪子这样划拉呀。

    他本是想说点什么的,可想到那四块沉甸甸的银元,他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在心里头对自己说,多付了钱的,随她去吧。

    一转眼,车夫的面碗已经见底了,他用灰布衫的袖子揩了揩嘴,哆嗦着回到了马车边。

    “老板,再会。”

    女子上车前,留下这么一句话,老刘只当是客套,也连声应和着再会再会。

    收碗时,老刘却被吓了一跳——

    那被女子放在脚边的碗此刻正正放在小桌前,里面的面和面汤都已经不见了。

    那两人吃饭的小桌正对着老刘的灶台,他全程一直看着的,那女人从头到尾绝没有吃过一口。那女子上车时,老刘还曾瞥了一眼,那碗那时候分明还在地上放着的。

    老刘使劲儿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可碗壁上挂着的油花却又实实在在地证明这碗里曾盛着一碗面。

    饶是老刘已经年过五旬,卖阳春面少说也有三十余载,眼下真的碰见这样邪门的事儿,心里也难免七上八下。

    时逢乱世,按照老道仙的说法,乱世出英雄,然而乱世亦是百鬼夜行群妖出没的世道。再想起前不久日本人强占了东北,老道仙说枉死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