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论战长平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颤抖。

    长平前线,赵人四十五大军与秦人交战,后方有一百万妇人、老人能装运粮草,持续三年之久,谁能受得了。

    这只是最低的数据,若是计算路上,秦人骑兵袭击,还有各种意外的损耗,数据只会更为庞大。

    兵家夫子继续道:“赵国仅仅七十万户,假如一户为六口人,两个孩子,一个丈夫,一个妻子,两个老人。成年男丁,在前线长平打仗;妻子与年老的公公负责运输粮草,留在家中,只有老妇人,还有两个孩子,留守家中,负责种地为主,可小的小老的老,又是能耕地多少,减产是必然的。这样的过程,连续三年之久,试问一下,谁吃得消。”

    “秦人却是水运为主秦军运送物资的船队,从秦国雍城(今陕西凤翔),通过渭河、黄河、汾河,可以到达河内绛邑(今山西翼城),此处离长平已经不远了。”

    “那时秦军一艘运粮船,一艘可运输三百石,渭水黄河可顺流,到了汾河逆流为主,可即便如此,平均日行五十里,船工大约为十人,只需一个月到达,三百石粮草可达到,二百八十石。”

    “长平秦军大约为六十万,每日食栗米为五万石,每日必至运粮船二百,一共需六千运粮船,运粮士兵为六万余人,即便计算有些出错,可增加一倍也为十万人而已!”

    “赵人四十五大军,需要百万人转运粮草,每日损耗十二万石粮食,三年为一千多天,大战三年赵人损耗一亿两千万石粮食。可秦人六十万大军,十万运输粮草,每日损耗六万石粮食,三年损耗为六千万石粮食!”

    “长久下去,赵人反而吃不消了。若是继续僵持下去,赵人将不败而败。此战,看似为六十万秦军对决四十万赵军,实际为七十万秦军对决一百四十万赵人。”

    “赵国多储存粮草,粟支可支撑数年,然而三年下来,赵人就支撑不住。

    “赵国的农耕仍不及魏、齐、秦等。长平之战前,秦国已拥关中、四川、江汉和河东等地,其中主产地关中的土地质量被《禹贡》评为“上上”;而赵国主要粮食生产区包括晋阳为中心的太原盆地和邯郸为中心的漳滏流域只被《禹贡》评为“中中”。”

    “秦人耕战立国,可赵人却是重商轻农,赵国商家错于道,诸侯交于路。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齐赵设智巧,仰机利。秦国粮储远超赵国,秦人粮草远胜于赵人。”

    “军争之法,外行看兵力,内行看粮草,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

    “赵国栗米不如秦人,却与秦人持久战,相持三年之久,赵军岂能不败。”

    兵家夫子又是开口讲道。

    赵政听着,心神激荡。

    这位夫子讲述的兵法,没有三十六计,没有阴阳虚实,有的只是计算,计算敌我的粮草,计算双方的兵力,计算双方的主力战兵、辎重兵、后勤人员,运输人员等等。

    战争,不再是计谋的比拼,而是做数学题。

    赵戈开口道:“夫子,当如何?”

    兵家夫子道:“廉颇用兵,善守不善攻,昔日长平防御,滴水不漏;又是在邯郸之战,率领老弱之兵,保卫邯郸,秦人败退。论及防御战,廉颇第一,就连白起也不如,可论及攻击,只能是二等!”

    “秦赵开战初期,秦强赵弱,这时当启用赵括,速战速决,进攻为主,出奇制胜,而不是持久战。可等到后期,秦赵在长平汇聚大军在几十万以上,此时无法出奇制胜,当用廉颇。”

    “只可惜,用人不当,该攻的时刻不攻,该守的时刻不守!”

    赵戈问答:“夫子,可有手段破秦军?”

    兵家夫子道:“不能!”

    赵戈也是沉默。

    越是推演,越是知道的多,越是绝望。

    没有人可在长平之战,击败白起。

    区别,也只是输得有多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