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繁荣的解放区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短时间内,129师和120师的后勤部队就扩充了一倍,还不包括这两个合成团自带的后勤保障营。

    经过一段时间调整,这两个师的作战模式基本变成了:合成团在前面直接对敌,剩下的主力部队重点保护运输线。

    并用运输线做文章,展开各种战斗。

    不过,合成团用于攻坚和野战,那效果确实比原来一个师都强!

    再说李云龙这边。

    此刻正是种植牧草,搞养殖的好时机。

    李云龙一方面率领二、三、四团肃清新解放地区残敌,进行土地改革;另一方面由邢治国和赵刚引起农民,推广种草养畜技术。

    解放襄垣后的系统奖励,再一次派上了用场。

    那次奖励了很多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书籍。

    新解放区的冬小麦因为战争,被破坏了不少。独立旅买来花生、大豆、棉花,原价甚至低于成本价卖给农民,将被破坏的地块改种成这些经济作物。

    在北方地区,四、五月份正是这些作物的播种时机。

    在老解放区,去年秋冬孵化的鸡仔,经过四个月左右,已经开始产蛋了;猪仔也长成了半大猪。

    采用放养法养猪,要一年左右才能出栏,不过肉质更好。

    在农业方面,解放区空前繁荣昌盛。

    预计到秋收之后,解放区将成为当前全国最富庶地区。

    而在日占区,还是一派萧条景象。百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

    有了这个鲜明对比,不少移民,慕名迁到了解放区,包括几万南方人。

    甚至还有不少姜无发方面的士兵,从那边叛逃,换了个身份,到解放区这边报告参军。

    独立旅也趁此机会大范围征兵。

    这些流民新到晋省,没有分配土地,没有宅基地。虽然独立旅斥资建了多个收容站,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这个时候,参军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只要符合条件,参了军,不仅自己衣食无忧,还能有一些收入,供养全家。

    不符合参军条件的,独立旅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工作岗位,比如参加修路、盖房、进工厂、当邮递员、清洁工等等。

    新迁来的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没在解放区发生饿死人的事件。

    同时,独立旅也获得了一些兵源,一个月时间,又扩充到了七万,恢复了六个合成团的编制。

    但在训练上严重不足。

    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李云龙下了血本:

    炮兵二团,每门炮每天开炮要在20炮以上;无人机操作员每天要飞十小时无人机;汽车、步战车司机每天要至少五个小时在车上;步兵每天要打两百发子弹;无坐力炮每门炮每天要打十发炮弹。

    没过几天,有些新兵受不了了,想申请离开。

    李云龙让人了解了一下原因,原来很多新兵长时间听枪炮声,感觉听力明显下降,害怕以后变成聋子。

    李云龙听说是这个原因后就笑了,让总后勤部送了几万个降噪耳塞,它能隔绝枪炮声,但对交谈声影响不大。

    新兵们这才又重新投入紧张的训练当中。

    又过了一个月,征兵满了九万。

    但有战斗力的大约6万出头,很多新兵暂时编入了后勤保障团。

    现在的独立旅有重装合成团一个、普通合成团八个、炮兵团两个、航空团一个、特战团一个、防空团一个、工兵团一个、支援保障团一个。

    其中普通合成团当中,有三个团是老兵,两个团是经过一个月强化训练的新兵,还有三个合成团只是空壳,他们的人还在支援保障团锻炼身体呢,都是入伍不到一个月的新兵。

    老兵的战斗力自然不用说,新兵在经过一个月强化训练后,配合新式武器,一个打鬼子三个应该问题不大。

    特战团装备了大量皮卡车,增加了迫击炮和无坐力炮的携带量。

    此时的独立旅,综合战斗力恢复到了原先的七成,可能会更高。

    因为新建了两个作战单位,而且后勤部队更加强大,大约两万新兵被安排在后勤部队搬搬抬抬。

    公路也进行了拓宽和平整,打实了路基。以后机械化部队机动速度要比以前快得多;而且,后勤运输速度也快了不少。

    两个新建单位是航空团和炮兵二团。

    这就是新建的两个作战单位。炮兵团团长严庆来;航空团团长易大年。

    工兵团不算新建,它是从支援保障团中分离出来的。

    这两个新建单位成立后,也进行了强化训练。

    两个月时间,炮兵二团的炮管都换了三次;航空团的无人机也在对抗演练中损失超过六百架。

    使用的炮弹、炸弹、导弹不计其数。

    为了物尽其用,独立旅用各个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