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这气氛,多热烈 第(1/5)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林朝阳觉得等他回香江了,让《联合报》副刊的记者去香江采访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林海音却坚持要在大陆采访。m.luhaibing.com
这里面自然是有说道的。
明面上的原因是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刚刚公布,正是大家关注热情最高的时候,抓紧时间做采访可以抓住观众的眼球,
等林朝阳在大陆待上几天,再回香江接受采访,然后采访见报,黄花菜都凉了。
而林海音坚持这么做的深层原因,还跟三年前的一桩公案有关。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之际,湾岛《自立晚报》派出记者经由日本赴陆采访,受到了大陆的热烈欢迎。
却在岛内引起一片哗然,岛内zf宣扬赴陆采访的两位记者违反了湾岛刑法等相关法律,要给两人判刑。
好在当时因为新闻界、文化界大量知名人士的声援,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
《自立晚报》事件之后,岛内对记者赴陆限制得更加严格。
在很多湾岛人心目当中,赴陆采访由此也变得具有了很强的象征意义。
而在诸多媒体和记者那里,这件事也变成了类似于古代御使为前程奋力一搏的邀名之举。
之后的几天里,林朝阳继续参加活动。
这几天时间里,全国各地几十、上百家媒体都报道了他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新闻,消息传遍了国内的大街小巷。
他参加活动的所到之处,文学青年云集景从,人山人海,掌声鲜花不断,简直成了文学偶像。
为经历过亚运会的国内民众又结结实实的提了一把士气。
这期间,《联合报》副刊一直在为记者赴陆采访而努力。
直到10月下旬,《联合报》副刊的记者终于飞到了燕京。
为了以示隆重,这次的采访《联合报》副刊由症弦这个主编带头,带了两位记者来到燕京。
按照现在的规定,症弦等人必须先由记协接待,在记协同志的陪同下方可进行采访。
记协本来想把采访安排到比较高大上的场合,比如燕京饭店或者是长城饭店,可症弦却要亲自拜访林朝阳。
这天上午,一行人乘车自东长安街而来,路过了天安门广场,车子调了个头后才拐进了大六部口街。
「林先生住的地方离天安门很近啊!」症弦问。
记协的曹逸文笑着说:「确实,这片放在以前可是正经的天子脚下,而且朝阳同志家的院子可不一般。」
和症弦同行的两位记者身兼编辑职务,一名叫苏伟贞,是个中年男子,一名叫于碧霄,刚到副刊两年的年轻女子。
于碧霄听得此言露出几分探询的目光,自到大陆来,入眼有不少高楼大厦,
但低矮的平房更多,她可不认为林朝阳的居所能有多不同。
车子停在小六部口胡同口,几人下车步行,刚走了一阵,便看到一处院门开的所在,里面隐约有热闹的人声传来。
疝弦几人好奇的往院里打量了一眼,没看到院内有人,只看到门口挂着个牌子,上写着「作者之家」。
弦看着这个牌子问曹逸文,「这里是————
「这是朝阳同志家的西院。朝阳同志热情好客,家里一向客人多。
燕京的作家、编辑们经常在这里聚会,外地的作家如果进京,想到的第一个地方也是这里。
他家这院子有个外号,叫‘民间文协’,文协你们知道吧?」
痤弦点头,「了解。”」
「看来林先生在文学界的人缘很好。」
苏伟贞说:「林先生是个林海音一样的人物。」
五六十年代,林海音家的客厅号称是「湾岛的半个文坛」。
症弦微微颌首,颇为认可苏伟贞的评价。
几人驻足在西院门口,停留了一会儿,才接着往胡同内走去。
来到东院门口,这里的院门依旧是开着的。
苏伟贞注意到门媚上挂着的「寻味斋」匾额和对联,没等他开口问什么,曹逸文扣响了门环。
等了片刻,院里跑出来个年轻人。
「朝阳同志在吗?我是记协的曹逸文,昨天和他通过电话。」
年轻人说道:「在。几位快请进!朝阳老师已经说了,今天有客人来。」
年轻人把曹逸文几人让进院子,又热情的自我介绍道:「我叫于华,正巧写了部,来让朝阳老师帮我斧正斧正。」
曹逸文有些意外,没想到眼前的年轻人竟然是于华。
他跟于华寒暄后,又将于华介绍给弦几人,说:「这也是我们大陆比较有名的青年作家。」
弦微笑着说:「知道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