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商圈浮沉话因果,创业领悟论轮回 第(1/7)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商圈”这个词,放到现在来说挺新鲜,但在古代,它有个对应的称呼,叫“市”。简单来说,就是店铺扎堆的地方,方便大伙儿一站式吃喝玩乐购物。
古代的城市,一开始只有“城”,没有“市”。那时候的城市,主要是军事要塞和行政中心,商业活动压根儿就没影儿。一直等到春秋战国时期,城里才开始有了专门的商业区——“市”。这样一来,“城”里有了“市”,真正的城市这才算是诞生了,最原始的商圈也跟着冒了出来。那时候,城里还分“坊”和“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界限分得清清楚楚。
转眼到了唐代,城市商圈那是大发展啊,商品经济火得不行,市场空间都不够用了。慢慢地,住宅区也开始有了临街店铺,坊和市的界限就这么模糊了。特别是到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那商圈发展得极为强大,坊和市完全融到了一起。
再看看近代商圈的发展,先是“洋行”商圈时代,接着是百货商业时代。改革开放后,又是“步行街”商圈时代、ll商圈时代。可电商一爆发,商圈到购物中心(ll)时代就停了步,大量消费者都跑网上买东西去了,商圈里的人是越来越少,新商圈模式愣是没再冒出来。
但吴建明可不信这个邪,他坚信商圈几千年都过来了,不可能说没就没了。只不过是现在新模式还没找到,等找到了,商圈肯定能东山再起,再引领一轮商业革命。
吴建明跟何剑锋挺像,俩人心里都有股子倔劲儿,认定的事儿就得干。一开始,吴建明还想靠小镇模式来打造未来的商圈呢。他跟好几个地方政府合作过,想推“小镇模式”商圈。说白了,小镇模式就是步行街的升级版。步行街太单调了,主要就是购物。但小镇模式呢,主打短途度假,购物只是顺便的,这一主一次颠倒过来,规划设计可就得大变样了。
吴建明搞的小镇模式商圈,最牛的一点就是“网红店”扎堆。这可不是说这儿有一两家网红店,而是整个小镇里的店铺,家家都是独一无二的网红店。这些特色小镇啊,和周边的乡村游那是深度结合,整出了一个全新的度假购物一体化商圈。
你看看广州周边,特色小镇遍地开花,像莲麻小镇、东涌水乡小镇、洛场村花山小镇这些,要么坐拥古建筑遗址,要么搞起了特色农业,短途旅游度假那绝对是热门选择。吴建明那一套理念,刚开始那会儿,火得不得了,政府、地产商都盯着他,小圈子里更是传得沸沸扬扬,都说吴建明将来肯定是小镇商圈商业模式的开山鼻祖。当然啦,这都是建立在一切顺利的前提下的。可谁能想到,意外那是一茬接一茬地来。电商冲击也就罢了,房地产那“三条红线”政策一出,简直是火上浇油。这还不够?紧接着三年疫情,哎呀妈呀,吴建明说到底就是个搞策划的,经济实力几乎为零,他既不是龙国首富,也不是广州首富,甚至连番禺首富的边儿都摸不到,他手里的那点儿钱,在自己住的小区里都排不上号。这经济调控、疫情管控,哪是他一个凡人能扛得住的?
在茫茫人海中,像吴建明这样怀揣高瞻远瞩的思想、树立宏大目标、全力以赴拼搏的创业者,其实并不少见。然而,大多数人最终都默默无闻,如同尘埃一般被命运的巨轮无情碾压,连在阳光下短暂闪耀的机会都没有,就悄然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好在吴建明还曾经有过那么一段闪耀的时光,所以他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也算心满意足。曾经那个“未来商圈之父”的宏大理想,如今已不再是他的心头所念。能够成功说服沧美集团的老板,将两个皮肤诊所收入囊中,对他而言,这已经是一种难得的满足和成就。
不过,现在跟滴水岩公司顺顺利利地签了份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能在滴水岩公司划块地盘出来,他那颗已经熄灭的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吴建明见李一杲和赵不琼两口子听得津津有味,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干脆把自己那套“小镇模式商圈”的理念一股脑儿倒了出来,还顺便给自己做了个深度剖析:“这小镇商圈模式啊,说白了就是三大特征。一是周末度假购物两不误;二是全体系网红店,去那儿不打卡自拍晒照,都不好意思说你去过;三是即兴购物,可后来发现啊,大多数顾客都是只看不买,这点最头疼,以前一直找不到解决办法。但看了你们的项目后,嘿,我感觉思路豁然开朗了。”
“哦?真的吗?那可太好了!”李一杲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赶紧给吴建明倒了杯茶,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递了过去,“明哥,快说说,具体咋解决?”
吴建明接过茶杯,抿了一口,又接过赵不琼递来的水果,边吃边笑道:“一呆哥,咱们都走进了一个误区,总觉得商品就是那些能带回家的工业品、农产品。所以,老拿电商购物跟实体店比,看哪个更方便,哪个更便宜。结果啊,这购物便捷和商品性价比就成了咱们思维的枷锁。”
李一杲连连点头,“明哥,你说得太对了!难道你的意思是,要做肉身消费的产品?”
吴建明摆摆手,“肉身消费的产品啊,主要还是社区商圈的天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