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仙石引路解疑云,房东精装创新篇 第(1/6)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人眼里,华夏人的某些思想观念可能会显得落后甚至愚昧。就拿华夏北方不少地区依然保留的“女人不上桌”习俗来说,这到底是不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呢?要是让老祖宗们听到这话,恐怕棺材板都压不住,得跳出来跟不肖子孙们好好理论一番。
北方天气寒冷,喝酒能暖身子,所以喝酒就成了北方许多有点经济基础的家庭待客的必备项目。但喝酒多了也容易出问题,所谓酒后乱性,古人在这方面也不会比我们现代人文明多少。那要是客人来了,非得让主人家老婆也来喝几杯,岂不是很容易闹出乱子?可如果不让女主人陪酒,又显得不太礼貌。于是,老祖宗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让自家老婆吃亏,也不给客人留下话柄,那就是定下了“女人不上桌”的规矩。
但这并不意味着女人就不能上桌吃饭。所谓的“女人不上桌”,其实是指不参与接待客人的酒桌。家里的老婆孩子,还有客人的老婆孩子,她们会另外单独摆一桌,这样既避免了酒后乱性的尴尬,又能让双方的家属都吃得安心、喝得痛快。
这就是华夏人相处之道的智慧所在。这根本不是不尊重女性,反而是出于对女性的特别考虑而制定的一种聪明策略。然而,这些在西方文化入侵华夏之后,却被当作糟粕来嘲笑。要是老祖宗们知道了,哪能不被气死呢?
华夏人做生意的历史悠久,那些从事商业活动的人被叫做“商人”。现代人有种说法,认为是因为商朝时期经济发达,商人众多,商朝灭亡后,这些人继续经商,久而久之,“商人”就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有一定道理,但肯定不是全部真相。
现在考古发现,夏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商业活动,周朝的商业活动更是发达。那为什么偏偏是“商朝”的名字流传下来,用来称呼商人呢?看看华夏商人身上那些独有的特质,答案就很明显了。华夏商人讲究的是“和为贵”,重视诚信。这里得注意,和为贵、诚信,说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生意关系。
直到现在,华夏人做生意还是这样。签署合同,很多时候只不过是走个形式。到了执行的时候,大家都看着办,不想履约的,有的是办法让合同变成废纸。比如有些地方的渠道商,基本上垄断了某一类商品的所有渠道。如果有新品牌想进来分一杯羹,他们就会跟新品牌签合同,然后设置各种障碍,这里收费,那里要攻关,七搞八搞,费用高得离谱,最后品牌商都怕了,不敢接招,渠道商自然就能让合同束之高阁,在合同期内轻松消除竞品威胁。
所以,华夏人的“契约精神”是看人来的。对某些人,他们会遵守契约,一起做生意;对另一些人,他们就用契约精神来打压对方,不让对方做生意。
华夏人做生意合作时,一开始都是抱着信任的态度,但嘴里说着相信对方,心里头可不一定。特别是投资的时候,这种心理更加明显。
滴水岩公司现在拓展加盟商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开一家加盟店投资不小,如果有五六个人一起投资,资金压力就小多了。但几个人合作,信任度就成了大问题。
经营者希望业绩好,会想尽办法加大推广投入;而投资人呢,则希望尽量少花钱,多赚钱。合作初期,这种矛盾特别明显。所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就得清楚经营过程中哪些开支是必须的,甚至要多投入,哪些开支是多余的,要尽量节省。但这样的合格投资人,在华夏大地上可不好找,更别说在那些小老板圈子里了,更是凤毛麟角。
李一杲和赵不琼夫妻俩现在就在琢磨,怎么利用“仙石”的功能,来解决彼此之间的信任问题,推动滴水岩公司的加盟体系发展。不仅要解决开店的问题,更要解决投资和经营中的信任难题。
赵不琼问李一杲:“一呆哥,假设有这么一条食街,里面有100家餐饮店,生意有好有坏,但总体来说盈利还不错,税收情况就能看出来。如果你手头正好有一百万,想投资开店,可自己又不会经营,那你有啥办法能保证不亏钱呢?”
李一杲挠挠头说:“找个有经验的餐饮老总来经营呗。”
赵不琼摇摇头,笑道:“一呆哥,这办法不稳妥。再优秀的老总也有失败的时候,不能保证稳赚不赔。但如果你把这100万分散投资到这100家店,每家店投1万,持股1%,那亏钱的风险就小多了。除非整条街都亏,不然你不太可能亏。而且,要是有些店倒闭了,剩下的店生意说不定会更好,你的收益可能还更高呢。”
李一杲点点头:“你是想把我们的加盟商也这么搞,分散投资?”
赵不琼说:“也不完全是平均投资,而是让投资者和经营者能双向选择,还得有退出机制。这个退出不是直接撤资,而是能转换投资。比如他本来投了a店,但不认可a店的经营方式,就想把投资转到他更认可的b店去。这样投资者就多了个选择。”
李一杲想了想,说:“你这思路挺新颖的,把店铺当股票一样操作。不过有两个问题,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