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丑名意外成行话,自黑竟然引风潮 第(1/6)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圈外人怎么辨别圈内人呢?关键就在于行话。啥是行话?简单来说,就是某个特定行业或圈子里的人爱用的专业词、俏皮话或者习惯说法。它像一把开门锁,让圈里人能顺畅交流,同时也像条隐形的线,把圈内外分得清清楚楚。行话里不仅有专业知识的干货,还藏着这个行业的历史、文化和规矩,是圈内人互相认亲和标榜身份的重要标记。
比如说,在编程的世界里,“bug”就是指程序出错了,“debug”则是找错改错的过程;在金融界,一提“量化宽松”,大家都知道是央行放水刺激经济,而“杠杆收购”就是用借来的钱去并购公司,玩的是以小搏大的游戏。这些词对外行人来说可能像听外语,但对金融高手来说,那就是日常对话里的“柴米油盐”,能让信息和市场动态传得又快又准。
行话不光让沟通更顺畅,还能让圈子更团结。它像是一种秘密代码,让圈里人觉得亲切又自豪,同时也给外人设了个门槛,没经过“入行仪式”的很难融入。所以,行话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展示,它还是圈子文化和身份的象征,让圈内外的人在聊天时,能一眼看出彼此的不同。
行话是整个行业的通用语言,如果一个企业能成为行话的发源地,那它基本就站在了行业的巅峰,引领着潮流。这样的企业还真不少。
拿电商来说,阿里巴巴就是个例子。阿里巴巴不仅建了个大电商平台,还创造了一堆行业行话,比如“双十一”、“618大促”、“亲”、“包邮”这些,现在都成了电商的代名词,连其他平台都在用。每到这些节日,电商圈就围着这些行话转,阿里巴巴也因此坐稳了行业老大的位置。
说到李一杲,他第一次创业时名字起得太霸气,结果栽了跟头。第二次创业办滴水岩公司时,他吸取教训,给产品都起了些“丑小名”。比如,真我余影平台叫“烂片时代”,管理系统叫“渣渣时光”,连正式名字“要有光”前面都要加个“渣渣人生”。他对“大名鼎鼎”真是怕了。
刚开始,公司里的人对这些丑名字都挺抵触的,但没过多久也就习惯了。不过,他们还是担心玩家不喜欢,所以口头上说丑名,书面上还是用大名。
林湉湉在台上介绍“烂片时代”app,玩家打开一看,其实是“真我余影”,旁边还写着“俗称烂片时代”。其他产品也一样,都有个正式名。假新闻频道叫“魔言”,短视频叫“妄语”。玩家都知道,吐槽社会问题的视频放“魔言”,搞笑各种商品的放“妄语”,两者都不是的其他,就放综合频道。
李一杲给产品起丑小名,本来是个人的小迷信,但没想到,这些小念头就像蝴蝶扇翅膀,引发了一场风暴。他的那些丑小名很快就成了玩家圈子的行话、黑话。一旦形成,就有了鄙视链:会说行话、黑话的是圈内人,站在链顶;不会说的就成了圈外人。鄙视链一形成,圈里的人就开始拉帮结派,吸引更多人加入。只要进来的人能带来好处,一个生态圈就这么慢慢形成了。现在的真我余影平台就是这样。
要想让某个圈子的行话和黑话流行起来,关键得让这个圈子能赚到钱,对吧?那真我余影这个平台,它是不是也靠这个赚钱效应火起来的呢?这事儿,咱们得从一个参加何剑锋导演速成班的大学生查博轩讲起。
查博轩是个在读大学生,自打进了大学,他就知道自己考研没戏,考公考编也没指望,进大企业更是想都不敢想,去小公司又不甘心。家里条件也不允许他躺平,所以他学业上不怎么上心,整天就想着怎么能快点发财。
虽然查博轩对学习没兴趣,但他对研究人性却上了瘾。他觉得,要赚钱,就得把人性琢磨透。
人性嘛,都有两面性,就连那些看起来正儿八经的发达国家总统,也难免有绯闻被弹劾的,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大家都想让别人看到自己“伟光正”的一面,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点赞和歌颂;而自己“猥黑邪”的那一面,则最好没有任何人知道,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是最好的。
在微信上,大家都希望对方是真实的,自己也是伟光正的,这样聊天才有安全感,晒朋友圈的,绝大多数都不会说别人坏话,也不会说自己是坏人的。但一到游戏里,可能就变了,最好对方不认识自己,这样自己怎么“黑”别人都不用担心,万一干了坏事,还要赶紧换一个马甲,免得仇人看出来。
查博轩发现,那些能抓住人性暗黑面的产品,往往都能火起来。就像淘宝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骂,说价格太便宜、假货太多。但越骂,去的人越多,有的人还会买点回来试试。于是,像盗版光盘、盗版书籍、盗版软件这些和真货没啥区别的东西,就成了最早的畅销产品。这些产品虽然损害了商家的利益,但消费者却没啥损失。这些暗黑生意就像公开的秘密,慢慢就形成了小圈子,有了赚钱效应,然后才逐渐扩大成大圈子的。
一个平台要想走得远,就得先让最原初的小圈子赚到钱。而且,这个赚钱效应还不能靠资本手段,比如补贴什么的。卖假货、卖盗版来补贴,那不就是明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