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安得广厦千万间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若生性不坚决狠毒点,根本镇不住妙乐国掌管六十七坐城池,虎视眈眈的城主们。

    他对谁都是心怀善意,这很不利于统治。

    于是乎,这位太子在民间被人所热爱,所追捧,可在朝堂,在君王眼中,却是个一点用都没有,优柔寡断的废物。

    较于太子林灼,皇帝更喜欢杀伐果断的侄子林鞍,每次遇到什么决策,林鞍都是站在林灼前面参与决断的。

    久而久之,林鞍的威信要远远高于林灼,不少大臣忽略东宫,去林鞍的府邸办公,皇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人费解:“我就是很好奇太子林灼为啥这么不得皇帝的喜爱?难道仅仅是善良?”

    刘老爷说道:“要说为何不得喜爱,那就不得不提起当年科举考试之时的那件事,以及后来皇帝对太子林灼提的一个问题,正是这两个关键,皇帝对太子林灼彻底失望,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

    科举考试追溯久远,约莫是太子林灼十五岁时发生的事。

    那年的殿试,出现了一位绝顶的天才。

    名叫谢徽,年仅十八,君子六艺样样精通,武功更是在武状元之上,天下几乎很难遇到对手。

    但他只想考文状元,希望能辅佐君王治理内忧外患的妙乐国。

    然他的答卷却让丞相否决掉,皇帝也觉得逆天,但却没有剔除,就压在桌上,打算从长计议。

    太子林灼在得知谢徽答卷的内容后,十分欣赏谢徽的治国之才,想要去求皇帝,怎料皇帝早早就带着林鞍去了寺庙祈福,太子林灼便追到寺庙。

    当时皇帝摆明了不见他,可林灼不死心,为了保住这位稀世之才,他跪在寺庙门口三天三夜,皇帝都未曾派人出来过。

    “若说之前谢徽还有翻盘的机会,那林灼的下跪便将他的这个机会彻底跪断,葬送了去。”

    刘老爷唏嘘的说着,“皇帝见憎恶的儿子如此求情,回宫当天便将谢徽的答卷撕成碎片扔到地上,将谢徽赶出都城。

    至此以后,谢徽没了踪迹。有人说他家境贫寒,饿死在街上,有人说他秘密谋反,为日后与太子林灼沆瀣一气,手刃皇帝埋下了伏笔。”

    话到这里,刘老爷顿了顿,话锋一转道:“至于第二个故事呢,是发生在朝堂上。”

    却说在某一天,皇帝难得召见太子林灼觐见。

    说妙乐国地理位置复杂,民风复杂,城                                                池林立,为维护统治,妙乐国每年都会派出兵马镇压,早已财政困难,民不聊生,不是长久之计。

    就“如何做”一事问太子林灼。

    林灼建议求同存异,皇帝与城主们各退一步。

    毕竟门阀世家的对立与内斗,到头来受苦的都是夹缝中生存的百姓,百姓们付出了自己的粮食与子女,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得到,仅仅是权贵们斗争的工具罢了。

    太子林灼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对战争深恶痛绝,更加尊崇非攻。

    他尽可能主张避免非正义战争的策略。

    可皇帝却勃然大怒,呵斥太子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怎能保证我包容他们,他们就一定能包容我!”

    太子说可以先调查六十七城池的民风民俗,在里面找到最优解。

    门阀城主固然可怕,可若是能为百姓谋福,城主们也只是浩浩烟海上的舟,水可覆舟,亦可载舟。

    届时妙乐国民心所向,而城主们用武力聚集起来的城池也会因为失去民心而自我溃败,妙乐国乘胜追击,彻底控制城池,再进行下一轮变革。

    此番言论说的慷慨激昂,可却也彻底搭上了林灼的太子之路,皇帝不日便将林灼贬为庶人。

    听入迷的人感叹道:“难不成就因为这样,太子林灼才会拥兵自立,杀回朝堂,与谢徽手刃亲父?”

    刘老爷摇摇头说道:“还没到这一步呢。太子林灼被罢黜太子之位成为庶人,曾走过妙乐国大大小小所有城池,记录当地的民风民俗和信仰。

    虽然期间波折众多,一些城主为了羞辱他,让他掏粪、洗猪圈、甚至跪在地上学狗叫,林灼都照做了。

    他忍辱负重,最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将他调研到的文化民俗编纂归纳,据说此书有十本,每本掌宽那么厚。”

    得知太子林灼竟然做了这么多事,本来还看笑话的人们面面相觑,内心竟然滋生出钦佩之意。

    “不过,天意弄人啊。”刘老爷捻着胡子苦笑,端起茶润润嗓子后说:“林灼将这书递给皇帝,却被皇帝当场给烧了,甚至在他的脚踝打上镣铐,赶出妙乐国。放言道:倘若林灼再敢踏进妙乐国半步,镣铐便会惊动妙乐国的禁制,将他杀无赦!”

    有人喟叹道:“难怪后来的几年太子林灼在妙乐国消失了。有人说他行走江湖,有人说他死于饥寒交迫,回来复仇的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