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草寇与冠军(四十一)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同,坚持刑法的保障法地位。寻衅滋事罪的不断口袋化在于以社会管理法的理念和方式来适用刑法,占 

    据了本来应当适用其他部门法的情形,进而造成刑法适用的扩张,对此也就有违刑法的谦抑原则。“寻 

    衅滋事罪是刑法规定的对社会秩序产生严重破坏的罪行,对其应当进行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从而有效 

    预防相关犯罪行为的发生” 

    [25]。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当面对一些寻衅滋事行为时,完全可以通过治安管 

    理处罚的方式予以行政法层面的社会处理。面对轻微的寻衅滋事情形,行为究竟是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方 

    面的规定还是符合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的规定,二者之间的界限本来就是模糊的。对此,解释者应当具 

    有刑法谦抑的规范意识和善良普世的价值观念,着眼于法体系的整体性与刑法的最后手段性,在涉及不 

    同的部门法规范时,注意将该行为朝着非罪化的方向予以解释,以尽量在刑法最小参与社会秩序维护的功能基础上,将该罪的规定逐渐压缩至社会治理的最小范围,进而全面遵循刑法的保障法地位。在具体现代化的视野出发,在解释适用的限缩基础上,适时考虑在立法论层面作出更有针对性的回应。 

    参考文献: 

    [1] 张千帆. 刑法适用应遵循宪法的基本精神: 以“寻衅滋事”的司法解释为例 [J]. 法学,2015(4):3–9. 

    [2] 陈兴良. 寻衅滋事罪的法教义学形象: 以起哄闹事为中心展开 [J]. 中国法学,2015(3):265–283. 

    [3] 吴荣仙, 周春香. 黄某某威胁、恐吓承办法官案 [N]. 人民法院报, 2020-12-01(7). 

    [4] 陈侃. 饱受争议的寻衅滋事罪 [J]. 检察风云,2020(1):68–69. 

    [5] 王昊魁, 靳昊. 透视“打击网络谣言第一案”[N]. 光明日报, 2014-04-21(5). 

    [6] 陈家林. 法益理论的问题与出路 [J]. 法学,2019(11):3–17. 

    [7] 劳东燕. 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中的价值判断: 兼论解释论上的“以刑制罪”现象 [J]. 政法论坛,2012(4):30–42. 

    [8] 陈小炜. 论寻衅滋事“口袋”属性的限制和消减 [J]. 政法论丛,2018(3):149–160. 

    [9] 何荣功. 经济自由与经济刑法正当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