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实验数据分析完成!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大质量高能量的暗物质粒子究竟是如何从原始宇宙保留到今天的,这不仅仅对徐川来说是个谜题,对于整个理论物理学界来说也是个谜题。

    

    不过问题虽然存在,但对于目前的研究来说并不影响。

    

    虚空场·暗物质理论在35Tev到125Tev能级的对撞实验中得到了高度的验证,宇宙中的确存在着不同质量不同能级的暗物质粒子。

    

    这些粒子在寻常的观测与对撞实验中近乎不可察觉,但在超过17Tev能级的对撞实验中,却能够观测到一丝踪迹。

    

    且在不同高能级的对撞实验中,不同种类的暗物质粒子衍生折射出来的对撞数据是不同的。

    

    这些东西都从侧面验证了徐川提出来的理论,暗物质粒子不仅仅存在于宇宙,且它们的种类丰富多样,可能比人们所推测的更多。

    

    不同的暗物质粒子构成了不同形态的暗物质,对宇宙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35Tev、50Tev、75Tev、100Tev

    

    一次次不同能级的对撞实验数据快速的完成了分析,一张张的达里兹图不断的送进CRHPC机构理事长的办公室里面。

    

    作为惰性中微子与大质量暗物质粒子对撞探测实验的总负责人,徐川又回到了最为忙碌的状态。

    

    尽管如今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工作已经不需要他亲自参与,庞大无比的实验数据也决定了他不可能亲自对每一个分段的数据都进行仔细的筛选分析。

    

    但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也作为一名学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必须要站在最关键的位置上对整体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

    

    当然,除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工作进行整体的严格控制与检测外,徐川在做的还有另一件事。

    

    即探索大质量高能量的暗物质粒子究竟是如何从原始宇宙保留到今天的这一谜题。

    

    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如果他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找到大质量高能量的暗物质粒子是如何从原始宇宙保留到今天的,或许很多当今物理学界未解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比如类似于银河系一类蕴含了数千亿颗恒星的星系,之所以能够存在于宇宙中,与暗物质有着莫大的关系。

    

    其星系内部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是维持星系不散的关键之一。

    

    但银河系的核心黑洞人马座A这颗超大质量的黑洞很显然无法通过寻常的中小型黑洞一般,由恒星完成超新星爆发后坍缩形成。

    

    正常情况下,恒星的质量是有极限的。

    

    这个上限主要是由于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和引力作用之间的平衡决定的,差不多在300倍太阳质量左右。

    

    当恒星的质量超过这个极限时,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不足以抵抗自身的引力,导致恒星塌缩,最终可能形成黑洞。

    

    而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的质量达到了惊人的450万倍太阳质量左右。

    

    如此庞大质量的河系中心黑洞,很显然不可能是通过恒星超新星爆发或坍缩构成的。

    

    或许也有人会认为,在河系的中心星际尘埃或恒星等物质非常充沛,人马座A可能是通过快速的吞噬这些物质,或者是与其他黑洞不断的合并后才拥有如此庞大的质量的。

    

    不可否认,这的确是有可能的。

    

    但黑洞间的吞并不足以完全解释这个问题,因为银河中心的造星运动至今都相当的剧烈。

    

    如果是黑洞之间的合并或者大规模的吞噬了河系中心的星级尘埃与恒星才形成的黑洞,那么银河系中心的物质应该已经非常匮乏了才对。

    

    但天文学界观测到的事实很显然和这一推论不相符合。

    

    而如果是从暗物质的角度来考虑,那么超大质量的黑洞形成与河系中心繁华的造星运动都可以完美的得到解释。

    

    因为它消耗的并不是常规的可见物质,而是积累在如银河系般河系中心的大质量暗物质团块。

    

    对于如何完美的解释这些理论,并且对其做出符合逻辑的数学计算,是徐川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