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3.准备开片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新菜馆的位置很好,紧邻观塘地铁线,甚至陆绍宽都有一种放弃拍电影,投身伟大炒房事业当中的冲动。

    奈何记忆中八十年代港岛楼市太过脆弱,上下横跳,他又没有入场的本钱,只得放弃。

    相比起来,还是拍电影更有得捞。

    从五十年代起,港岛一直引领东南亚地区娱乐风潮,是当之无愧的业界扛把子,进入七十年代更甚,甚至有一种英雄寂寞,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忧伤。

    “真要开片?”阿彪将厚厚一摞旧报纸放在桌子上,脸上吃惊的表情很夸张。

    翻翻眼睛,陆绍宽有气无力的说道:“不然你当我闲来无事做,让你找这些报纸来糊墙?”

    真正了解到此时的影视行业,陆绍宽才知晓电影不是那么好拍的,即便对于他这个科班出身的专业电影人也是如此。

    与数字电影不同,胶片电影时代的入行门槛很高,高到让人绝望。

    后期制作和宣发需要用的费用先不提,单单拍摄过程中如果不能控制成本,光一个胶片损耗就能让人哭的死去活来。

    偏偏操作胶片摄像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非常考验专业技术的工作。

    所谓门槛,有技术就是门,轻轻一推,登堂入室。无技术就是槛,非要自不量力的闯过去,唯有抱着磨烂裤裆卡碎蛋的大无畏精神。

    这不是小鲜肉能仗着流量肆无忌惮的年代,演技不到位每一次ng都意味着拍摄成本的指数型上升,投资方和制片人急红了眼真的会拿刀斩人。

    甚至细分到道具、灯光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喽啰,每一个都是凭真本事吃饭。

    后世技术的发展,往往带来技能的退化。

    所以不得不谨慎。

    揉着眉心,头大如斗,无奈的放下报纸,港岛传媒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让人不敢恭维,他实在厌烦了这种粪里挑金的愚蠢行为。

    明星出轨,小三上位,富豪劈腿,一眼望过去都是这种夸张的新闻。

    “阿彪,我若想开片,有没有好演员推荐?”

    阿彪笑道:“你问我就对了,如果是拍电视的话,那就秋官和赵雅之。拍电影的话,当然是许贯文许贯杰兄弟、程龙和洪金保啦。”

    贱兮兮的挤挤眼睛,阿彪又小声说道:“还有和你正在拍拖的那位林小姐啦,红到发紫。”

    去年,《醉拳》掀起功夫喜剧电影的风潮,并以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狂揽670万票房,成为年度港片票房亚军,洪金保和他的嘉宝电影公司也变得炙手可热。

    不过最大的赢家另有其人,74年,歌手出身的许贯杰与三个兄弟创立许氏电影公司,同年凭借《鬼马双星》以600万的票房成绩傲视群雄并打破港片票房纪录。

    75年主演《天才与白痴》再次打破港片票房记录。

    76年许氏兄弟凭借《半斤八两》再再一次拿下年度票房冠军,并凭借同名专辑《半斤八两》获得第一届金唱片奖百年纪念奖。

    去年主演的喜剧电影《卖身契》成为港岛电影年度票房冠军,拿下780万票房。

    毫不夸张的说,许氏兄弟现在是业内顶流大拿,票房定海神针。

    至于统治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票房的发哥和星爷,前者现在虽然参演了不少电视剧,但在大荧幕上还是业内人人谈之色变的票房毒药,至于星爷......距离成为星仔还差十万八千个龙套。

    正所谓皇帝轮流做,今年票房排行榜上一骑绝尘的是由程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功夫喜剧电影《笑拳怪招》,上画十九天,斩获540万票房。

    女星的票房号召力则要大打折扣,即便是已经成为影后火遍东南亚的林倾瑕也是如此。

    不过请上面这几位大咖开片,就如同后世高考结束,学渣纠结报志愿到底填清华还是北大。

    至于要抄......拍哪部戏,陆绍宽也有了腹稿。

    首先把文艺片pass掉,这玩意叫好不叫座,纯粹是刷B格来用的,最起码陆绍宽短时间内不打算碰纯文艺片,他现在只想搞钱。

    通俗一点就是我跟你讲票房,你非要跟我谈情怀,那就不要怪我耍流氓。

    特效电影没技术,特技电影成本高,还是要顺应市场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搞喜剧。

    功夫喜剧也不要想,首先邵氏的硬桥硬马功夫片已经将港岛观众轰炸的审美疲劳,能演喜剧的打星又请不到。

    思来想去,陆绍宽觉得《最佳拍档》不错。

    这部在后世眼光看来剧情羸弱、纯靠段子撑起来的电影有些俗套,但《最佳拍档》被拍成系列电影本身就说明他的受欢迎程度,一部票房扑街口碑垫底又没有油水可捞的影片绝对不会被拍成系列电影。

    港岛电影市场繁荣,钱多,但绝对称不上人傻。

    而且正是因为这部影片剧情弱,又不需要花哨的拍摄技巧,拍起来才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