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章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大齐乾元三十年十月

    粮食归仓,秋风飒飒,树叶辞枝,大雁南飞,整个北方一片秋日萧索,风也入骨寒凉。

    青州府地处北方,每到这个时节,百姓们便开始囤积冬日所需物资,棉衣、棉被、蔬菜、柴火,都要早早地备下,供应一大家子度过整个寒冬,直至冬雪消融。

    青州府安县下面的青山村,沈童生沈启明家也是一派繁忙,女主人李美容正带着闺女沈梦珂收拾大白菜,白菜晒了三天,水分蒸发得差不多,可以用来积酸菜了。

    这之前得把大白菜上的老叶子给掰了,老叶子虽然不能够积酸菜,但却能够剁碎了喂猪或者喂鸡,她负责剁老叶子,闺女负责掰。

    “唉!”

    李美容剁着白菜的老叶子,突然看着正在做活的闺女叹了口气。

    不是她夸,她闺女在这十里八村数得着的能干,从会走路时就开始跟着她家里家外地忙活,长得也是眉清目秀,相貌更是一等一得好,而且还能写会算,比城里的小姐都不差。

    但就是因为早年家贫,闺女年幼时没有能够给她裹小脚,以至于在婚姻坎坷。

    只因家里但凡有些家资的人家,特别是读书人家,相媳妇儿都要先相脚,三寸金莲最佳,最受欢迎,四寸脚则是银莲,仅次于金莲得好,超过四寸就是铁莲也还好。

    而像她家阿珂这样没有裹过脚的天足,那就是粗鄙的象征。

    婚姻嫁娶,新娘进门先晒脚,脚越小,婆家越有面子,新娘的名声也就越好,而如果没裹脚,新媳妇婆家娘家颜面一起扫地。

    她想起隔壁村的一家富户,发家前给自己儿子订了娃娃亲,娃娃亲家境贫困,那姑娘幼时没裹脚。

    娶亲当天,新媳妇脚刚站到婆家的地面,就被观礼的人嘲笑,“哎哟,婆家不缺门了,新媳妇儿自带两扇大铁门。”

    这话跟针一样地刺进了那富户人家的心,他们不能跟观礼的宾客理论,便把所有的怨气发到了新媳妇儿身上,听说新郎官新婚夜都没进新媳妇的房门。

    更甭提那小媳妇儿后来在婆家的生活了,用一句话形容,泡在了黄连水里。

    家里明明有长工,却非要她下地干活,在地里干完了活,回去还得伺候一家子吃喝,包揽家里所有的家务,而比她晚一年进门的弟媳妇,就因为是三寸金莲,只用在家里头绣花做衣裳。

    不仅如此,听说那家人吃饭时候,大脚媳妇跟丫鬟一样,站在桌子旁给一大家子添饭添菜,小脚媳妇儿却能够跟公婆一样,坐桌子吃饭,而大脚媳妇伺候一家子人吃了饭,才能够坐下吃些剩菜剩饭,剩菜剩饭多,她就能够吃顿饱饭,剩菜剩饭少,她就饿肚子。

    更因为男人嫌弃,不跟她同房,弟媳妇都揣上孩子了,而她的肚子还没动静,在婆家更抬不起头来。

    上次她去镇上买东西,在牛车上遇到他们村的人,听他们闲谈,“我们村王地主家老大媳妇儿,原先多爽利的人,才嫁人两年,现在走路都不敢抬头,身板子也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她当时听了,浑身血液都在发冷,她闺女就没裹脚,如果跟那小媳妇儿一样被婆家磋磨,咋办?

    她不记得当初是怎么回到家的,只记得回到家,看着忙忙碌碌的闺女,她没忍住,过去抱着哭了起来。

    后来孩子爹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后跟着唉声叹气,“是我没用,耽搁了闺女。”

    七岁的儿子红着眼眶,拽着拳头,发誓一般地说道:“我一定好好读书当大官,让人不敢欺负阿姐。”

    自那以后,本来就用功的儿子更加用功了,鸡鸣达旦不敢停歇,孩子爹和她也是求遍了亲友,帮闺女留意好人家。

    可就是因为闺女没有裹脚,求娶的人家基本都是贫困户,家里要不只有一两亩地,要不连地都没有,全靠佃田种,这样的人家养不起小脚媳妇儿,他们还想媳妇儿跟着他们一起去田里劳作挣口粮呢。

    闺女为这个家付出良多,孩子爹要读书科考,家里的田,还有屋里的事儿,全靠闺女家里家外地跟着忙活。

    前年孩子爹绝了科考的念头,家里只用供养儿子一个读书人,好在儿子还小,花费有限,家里日子也宽裕了不少,日子好不容易好了起来,她又怎么舍得让闺女去过吃了上顿,还要发愁下一顿在哪儿的苦日子呢。

    可朝廷有令,女子十六不嫁,父母有罪,家人坐之。

    闺女马上就要十六了,如果再不嫁人,他们一家都要坐牢。

    “娘,您再剁,菜叶子就变菜沫子了。”

    一道温柔甜美的声音响起,李美容飘远的思绪回归,但愁绪依然还在,柳叶眉微蹙,眼睛带着一丝期盼地看向门口,“你阿爹不知道能不能带回来好消息。”

    这话语焉不详,但沈梦珂却知道她在期盼什么,这些天家里最着急的便是她的婚事了,想起这件事,她也心烦。

    话说前世她母胎单身到三十岁,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