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 牡丹楼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先前扑鼻的香气来源于沿百汇街开出的一排开放式的售卖窗口。窗口的下半部是一排半人高的柜台,柜台整体框架是木制的,但在临街的一面安装了大块的玻璃,行人可以通过它毫不费力的看到里面陈列的货品。在柜台后部负责售卖的店员上黄下红的短衣打扮,上衣还别着与楼顶相同的M型牌楼标志。店员有男有女,可都带着一顶同样红黄相间的奇特帽子。

    这帽子整体上像是本地常见的一统六合帽,但加上了一个前伸的帽檐,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扎赫拉妹纸注意到柜台里的一个店员手持一个由粗铁丝编成的长柄簸箕一样的容器,里面装满了一簇簇金黄色长条型的物件。店员将物件倒入一个长方形的铁制锅子,同时向里面均匀的撒着一些混有少量黑色粉末的白色调味料。随着他的动作,先前的香味更加的浓郁起来。另几个油锅里翻滚的则是裹着金黄色面衣,蓬松的片状物。

    店员不断搅拌着锅子,并用特制的漏勺将炸物一份份的分装在一个个用报纸糊成的纸袋中,把它陈列在面前的柜子当中。另一个店员则在不断的吆喝着:「新鲜出炉的澳洲薯条,两分一大份,保你吃了还想吃!」「炸鱼薯条,特惠五分!」还没等扎赫拉反应过来,乐意尝鲜的索尼娅已经抢先付钱拿起了两包。

    卖货的店员是个有眼力架的归化民小伙子,知道这两个打扮奇特的洋马妹子多半是元老的生活秘书,连忙指引两位妹纸上二楼雅座慢慢品尝。两个妹纸从销售柜台旁边的大门走了进去,进门迎面是一块镶嵌在墙面上,描绘某个中古城市生活百态图案的木板雕刻。换了徐元老过来,一定认得出这是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可对妹纸们来说,只是觉得线条细致有趣。

    通向二楼的过道一侧是供堂吃使用的区域,墙壁是不太常见的白色砖墙,显得相当的干净简练,墙上挂着一些菜肴的图案介绍以及宣传部门大批印刷的宣传画。因为是餐厅,主题基本上是食品卫生安全之类的。为略显单调的墙面增加了不少趣味。地面却是用的常见于元老卫生间的瓷砖,只不过是白色和褐色的交替拼接,显得相当的有装饰性。三三五五排布的食客用的桌椅,也是采用的宜家样式,两位妹纸只是觉得和自家里的澳洲家具看着很像。

    通道的另一侧则是妹纸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样式。半高的白色墙壁上是高起的大片分隔玻璃,从顶部的防蚊虫纱窗里却不断传出带着热气的食物香味。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对面嵌在墙里的一排排喷吐着火焰的炉膛,炉子前面排满各种食材的木制台板,以及身穿红黄制服围着白色围裙,围绕着食材和炉膛忙忙碌碌的店员。

    这幅景象其实相当的震撼,在这个时空,不光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世界各地的厨房都是一个不堪入目也因此秘不宣人的所在。像现在这样大大方方的展示在公众面前的,可谓前所未闻。而这个到处都摊着东西,显得有些拥挤混乱的地方,却异样的有着一种澳洲式的紧凑而划一的味道。

    细心的扎赫拉妹纸特别注意到在炉膛上悬挂着的一排圆形的机械物件,手持长柄铲子的厨师每一次把处理好的表面覆盖着多样食材的圆形面团推进炉膛的时候,都会专门去拨弄这个东西一下。而这东西不时发出一声清脆的铃响,这时厨师就会把已经烘烤完成发出诱人香味的最终成品铲出,并且紧接着装盘准备上桌。

    妹纸不知道,她看到的其实是远远超越时代的标准化快餐厨房。仿效异时空的现代化餐饮企业,牡丹楼采行了中央厨房、冷链运输、标准操作和规范品牌形象这几样连锁餐饮无往不胜的利器。

    每天凌晨,运货马车用放着冰块,有着硅藻土夹层的特质冷藏运输箱,从设在东门市外围的中央厨房把统一加工好的半成品食材运送到各个分店。

    有条件的分店将其储藏在自有的煤气冷库中,没条件的也有放置着冰块的土冰箱。其后的操作就是严格规范化,限定了方式步骤乃至具体温度和时间的后期加工。这套在旧时空无往不利的方法,事实证明在新时空也行之有效。尽管不可能确保味道的新鲜完美,却提供了统一的质量和有保障的食物品质。几个分店开业以来,节节上升的销售额就说明了这一点。

    自然,受限于冷链运输的客观条件,牡丹楼的冷链配送目前最远只能覆盖到香港、广州,再远就力有未逮了。其实就算是整个海南岛上,能接受冷链配送的地区亦是寥寥无几。

    当然这些方法也是知易行难,别的不说,单单是为这种厨房定制的标准化厨具就让负责的元老伤痛了脑筋。比如,索尼娅注意到的圆形物件就是央求科技部定做的简单机械定时器。圆形的钟面有几个代表不同时间的刻度,把圆圈转到相应位置,在经过不同的时间后就会触发响铃,大大规范了食物烘制需要的时间。除此之外,类似于定制化的煤气烤炉,薯条所需的油炸设备和相应的专用温度计等等,都花费了相当的气力。

    不过两位妹纸只是觉得新奇,索尼娅已经捧着刚刚买到的薯条,一马当先的上了楼。楼上的基本布局和楼下一致,不过少了厨房区,多了一排临街的观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