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鱼苗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苏良发动凤凰岭村老少爷们抓螃蟹,几天功夫之后,水坝底下的螃蟹明显减少了不少。

    泰南市泉沟镇雅西村,在科学养鱼杂志上面刊登了一期广告,苏良看过之后便记住了。

    自从打算开始养鱼之后,苏良除了购买了一些养鱼的书籍之外,还从邮局那边订购了《科学养鱼》杂志。

    在1993年这会儿,要说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是谁,那就是邮局呗。

    而如果说什么东西在这个年代能送货上门,那也就是信件和从邮局订购的杂志报纸了。

    然后,苏良知道,接下来,到今年年底,也就是1993年底,会出现一个叫做“三柱口服液”的东西,那广告会铺天盖地的来。

    农村大集上面有人发传单,各个县区电视台上面广告轰炸,送货员上门服务。

    短短三年的时间,这个“三柱口服液”,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物流系统。

    在全国所有的大城市、省会以及几乎绝大多数的地级市,“三柱集团”注册了600家子公司,在县、乡、镇有2000个办事处,吸纳了十五万名销售人员。

    1996年,更是创下了年销售额80个亿的骄人成绩。

    要知道,1993年底,吴家兄弟才花了30万建立的公司啊。

    这可是,经典的广告案例。

    没事,打广告就是了!

    当年,三柱的销售网络,可是媲美邮局的存在啊。

    后来好多年后,京东等物流才超越前辈们。

    讲实话!

    三柱才是现代物流的鼻祖!

    村里面所有人,苏良都点数了一遍,实在没有任何一个有养鱼经验的,然后接下来养鱼的工作,就只能自己来了。

    按照杂志上面登录的电话,苏良给雅西养鱼场打过去了电话,联系好了买鱼苗的事宜。

    苏良也没打算在养鱼这件事情上有啥大发展,反正下一步能有安全的鱼吃就行了。

    毕竟,他是从2021年重生过来的,知道将来的食品安全,是很成问题的。

    魏光宝开着苏良家的三轮车,苏良坐在副驾驶上,俩人一路沿着大寨乡新修的公路,来到了泰南市泉沟镇雅西村。

    雅西养鱼场,在苏良前世的时候,从来没有来过。

    不过,自己也听说过,泰南那边,确实有养鱼的。

    因为集市上面卖的鱼,大家都说是从泰南进货的。

    整个雅西养鱼场,位于一个大山沟里面,在山沟边上,修建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水池。

    养鱼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山沟里有条四季不断流的小河。

    接待苏良和魏光宝的,是个三十来岁的女的,穿着围裙,带着套袖。

    “大兄弟,想要养啥鱼苗?”

    魏光宝回头看向苏良,苏良这会儿正在水池边上看鱼。

    “苏总,咱们买什么鱼苗?”

    “一两的白鲢,要一千七百尾;一两的鳙鱼,要一百五十尾!”

    看到老板没有记录,苏良眨眨眼:“你不记着点,你脑子能记得住?”

    老板娘看着苏良,又看看魏光宝:“你们俩谁是老板?”

    魏光宝说:“他是老板。”

    老板娘有点不敢相信,不过还是慌忙地拿着笔记录了起来:“白鲢一两的,多少条?”

    “一千七百条。还有,一两的鳙鱼,一百五十尾。然后,二两的草鱼,三百尾。一两的鲤鱼,八十尾。鲫鱼苗八百尾。半斤的青鱼,三十尾。麻烦算一下,多少钱,今天要。”

    老板娘一听,立马拿出计算器,***地按着,算了起来。

    “老板,总共是三百九十四块六毛钱,给你算三百九十块钱。老板,现在装鱼苗?”

    苏良立马从口袋里面摸出来了四张一百的钱,递给了老板娘:“现在装。”

    苏良的三轮车后面,铺着一块大塑料布,里面放了大约有一吨水。

    三百多斤鱼苗,装进里面,插上冲氧设备啊,一个半小时之后运到凤凰岭村,也没啥问题。

    养鱼场老板也不墨迹,很快就将鱼苗给苏良他们装好了。

    苏良也不清点,看着三轮车车斗里面全是鱼,便催着魏光宝开着三轮车,急匆匆地回家去了。

    旮旯角水库这边,经过几天的蓄积,已经有不少水了,水深的地方,已经漫过膝盖了。

    天气预报说今天晚上要下大雨,苏良觉得,放鱼苗的时机来了。

    当苏良拉鱼苗的三轮车出现在凤凰岭村小桥头上的时候,闫富带着韩木匠等六十几个人,每人提着两个水桶,在那边等着。

    苏良他们一停车,然后大家便立马靠过来,将三轮车车斗里面的鱼放到水桶里面。

    水桶不满,怕鱼会跳出来。

    每个人挑着两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