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波三折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里习惯虚了一岁是十四,就算到了明年,尚且不足十四周岁。

    “你看看,多快,阿星都长成大姑娘了。”杨明探询地看了一眼杨二姨,“我们想着,是时候找王媒婆给你说个好婆家了。”

    “是啊阿星,二姨总归不能陪你到老,这两年旁边史家寨小伙子多,也好挑个合适的人照顾你。”

    杨明在应随星左边劝导,杨二姨在她右边帮腔,可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二姨,姨丈,”应随星挤出两滴泪,“可爹爹尸骨未寒,外甥女还想再尽孝两年,先不谈说亲的事。”

    “唉,说的也是。你爹走得急,没等到你孝顺他。”姨丈叹了口气,“话又说回来,你爹把你托付给我们,我们自然事事要为你考虑,想来你爹泉下有知,看见你嫁了人、过得好,也不会怪我们了吧。”

    “可表姐还没有嫁人,我当妹妹的怎么好抢了表姐的好事?”

    杨念娣的勺子静止在半空,下唇咬得发白。

    “咱们家这不是要紧事,谁有了合意的人,谁就先谈人家,你放心。”二姨道。

    勺子重新开始碰撞碗壁。

    “可是……”应随星欲再寻理由,看见杨二姨一脸为难,便明白许多,转了个话头,“二姨,你们挑的好人家,是什么样光景?”

    姨丈一听,看应随星想通了、听话了,喜形于色,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就说阿星是好孩子,懂事。那人家就在史家寨,你嫁过去了想回来看看方便,家里也殷实,东头那一百多亩地都是人家的,到时候日子比从前好多了。”

    杨二姨在一                                                旁补充着:“那小伙子我见过,老实,少话,将来必不能跟你吵嘴、给你气受的。”

    史家寨,东边有一百多亩地,唯有两家。

    一家三代单传攒下来家业,现在的成年男丁是个童生,都叫他史童生,早已娶妻生子。

    另一家产业略大些,只是老爷太爱纳妾,一个小地主竟连偏带正养了五房,给他生下四儿三女。前三个儿子送进城里识文断字,小儿子出生时老爷已年近五十,生下来就是哑巴,只好留在身边。

    小哑巴今年二十一岁。

    哑巴怎么会同人吵嘴呢?

    “二姨,姨丈,我知道你们疼我,这人家好得很。”应随星说着违心的话,“外甥女现在委实不愿嫁人。”

    “傻孩子,哪有不嫁人的道理?等我们也老了,你的衣食还得靠男人在地里挣呀。”杨二姨满眼怜爱地摸着应随星的头。

    恍惚间,应随星神思飘荡:他们是不是真的为自己好?或许囿于农人的见地,衣食无忧真真是最好的去处?

    想到这里,应随星赶紧晃晃脑袋保持清醒,道出自己想了一夜的决定:“我可以接手爹爹留下的学堂,教书谋生。”

    应随星的父亲,应至舒,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秀才,还是外乡人,像一朵浮萍,飘到溪头村便不知为何扎了根。娶妻生子,在村里开学堂,成了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学堂。说是学堂,也不过一间茅屋,一幅先师像,几条桌子板凳,外加寥寥无几的师生。应秀才兢兢业业二十载,愣是没教出下一个秀才,好在对靠天时地利讨生活的庄户人而言,让孩子不用进城就能认字倒也够用。

    应秀才一去,学生作鸟兽散。

    那茅屋有灵似的,窗户纸在秋风里溃不成军,呼呼作响,送了秀才一程。

    闻言,杨念娣的眼睛先是短暂地亮了一下,转而充满了和父母如出一辙的不可置信,最后事不关己地继续吃饭。

    杨二姨与丈夫面面相觑,半晌,杨二姨先接话:“这……办学辛苦,你爹在时也不见得人人都情愿送孩子读书的,二姨担心你学办不成,花儿一样的年纪也耽搁了。”

    应随星摇摇头:“二姨,我说的是‘我可以’,不是‘我想’。”

    “阿星,我们是看着你长大的,听姨丈一句真心话,”姨丈反应过来,“人活这一辈子,不就图个两三亩地,丰衣足食……”

    “姨丈!”应随星喊道,旋即低眉垂眼,“二姨、姨丈能长久地照看儿女,表姐、表弟能尽孝堂前,我自知羡慕不来。爹爹养我一场,唯留一间学堂,实在是他一生心血,我不忍心看它荒废,哪怕支撑一个月,我给爹爹上香就心安了!”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先前积攒的愧疚在这一刻百川入海汹涌而来,杨二姨的面色明显松动,嘴唇张张合合,话似不知从何说起。

    “你要是真的想试,那——”杨二姨试图和丈夫交换眼神,丈夫却不看她。

    “唉,算了,阿星不愿意嫁人,有自己的志气是好事。”姨丈的面容一下子莫名慈爱起来,看样子比二姨还能理解她。

    姨丈的转变使得应随星内心警铃大作。

    应随星攥紧了裙子,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