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8章 报馆改制,迁移公布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三个铜板就买一份报。www.feiyange.com” 

    …… 

    清脆的声音从大明日报馆缓缓拉开的大门中传出,在晨曦袅袅中朝着远处飘荡,给夏日的清晨增添了几分活力。 

    远处的百姓们对这种歌声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毕竟大明战歌等等都是这种调调,可他们的眼中竟然带着丝丝羡慕之色。 

    是的,就是羡慕。 

    大明日报馆成立后,招收的孩子不给工钱,但管早上一顿饭,这一顿饭对能居住在北京城中的百姓也不算什么,可对于城外的百姓来说却是奢求了。 

    所以,报童们都是城外穷苦家的孩子。 

    可随之来的变化,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他们以为的管早饭是有口吃的,结果却是管饱,只要你不带出去不浪费,随便吃,即便只是些粗粮、稀粥,但也足以让所有没有进入的孩子、父母羡慕了。 

    可这只是一个开始,一年后,开始给工钱了,一个月百文。 

    第二年,一个月两百文,第三年每月三百文,第四年四百文,第五年五百文,第六年没有继续涨了。 

    要知道普通百姓脸朝黄土背朝天一个月也不过一两银子左右,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只干半天活就有半两银子,何等的夸张。 

    第六年虽然没有涨工钱,但却是出了一个规定,凡是能识字五百以上的,都可以成为馆内学徒。 

    除了工钱外,可以接受馆内提供的学习,成年之后成绩优异者可分到大明各州府报馆工作。 

    这一举动,彻底的让所有之前看不上的人羡慕、嫉妒了,牙槽都要咬碎了。 

    读书识字不算什么,能留在馆内工作虽然不是官员,但那等于算是半个官家之人了,吃皇粮那都是旱涝保收的。 

    若是再聪慧一些,混个管事、小吏、底层的官员等等,那真的彻底改变了命运,比童生、秀才的日子都好过。 

    至于说识字五百,这算是为难吗? 

    大明日报馆是什么地方?里面的官员、工匠、管事儿,哪个不是读书人,天天抱着报纸满街跑,若是聪慧,三五年的时间别说五百字,两千字都是绰绰有余。 

    你自己不主动学,还指望着什么? 

    “李家小子,今天有啥新闻,值不值得买?” 

    “二大爷,您这话问的,能上大明日报上的新闻,哪个不是有用的?就看对谁了呗!” 

    抱着报纸的少年轻笑,随即高声道:“不过,小子建议您买一份,这一份您买了不吃亏买了不上当,绝对的物有所值!” 

    “少来,你们天天都这么说。” 

    “二大爷,您这话就不对了,您现在买了,即便是今天新闻不对您胃口,年终大明日报馆抽奖的编号就是您手上这份呢? 

    三文钱赚五两、十两、五十两银子,翻了几百上千倍,三文钱您能干啥?少吃几个馒头就行了。” 

    “你小子这口才不去经商可惜了!” 

    “您老这话说的,这卖报不也算是经商的一种吗?卖的多有分红呀,哈哈!” 

    少年哈哈大笑,而后声音突然提高了几分:“来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特大新闻、特大新闻,朝廷欲迁移百姓去中南诸国,事关诸位今后利益,先到先得!” 

    “不要抢、不要乱、排好队,一手铜钱一手报纸!” 

    此话一出,周边还在看热闹的百姓们先是错愕,随即冲了上来,人还未到,手中铜钱就准备好了,迅速的排好队伍。 

    报童口中的新闻内容是一方面,另一方就是根据他们研究的规律,凡是特大新闻的大明日报上的编号在年终的抽奖中抽中的概率比较大的。 

    所以,即便是不识字的寻常百姓,在遇见特大事件的报纸刊印时都会买上一份等待年终,这也算促进销售的一个小妙招了。 

    “迁移五百万百姓,朝廷好大的手笔!” 

    “天啦,这么多人,不会跟太祖时期一样强制迁移吧!” 

    “大明境内还好说,可这是大明境外……嗯,也算是大明境内,可这风俗习惯都不熟悉呀!” 

    “强制啥呀,没看到这上面写的是自愿吗?” 

    “切,这话你也信,当年太祖也说是自愿,依旧没人愿意去,可朝廷说凡是山西大槐树周边的百姓都不迁移,百姓们一听就蜂拥到了大槐树下, 

    结果朝廷出动官军围住了大槐树,将聚集的数万百姓双手捆了强制迁移了出去,中途有人想拉屎拉尿,让官兵解开手,听说解手一词就是从那个时候发明的。” 

    “瞎搞,解手一词是不是从那个时候传出的不好说,但你说的大槐树下强制迁移肯定不靠谱。 

    你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