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集 武媚夺权 第(2/6)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贡献银颇罗,其后又献名马。
龟兹于咸亨元年便被吐蕃攻陷,本年两次入贡长安,可见吐蕃控制龟兹渐渐不力,独霸西域野心受挫,由此亦来请和。
是年二月,刘仁轨大破新罗之众,引兵还国。
新罗文武王第三次遣使入唐谢罪,唐高宗顺水推舟,赦免其罪。但赦罪诏书尚未传达到前线,新罗王便于当年九月复叛,并发兵进攻驻扎当地唐军。
唐朝当时精力主要用于对付吐蕃,故此收缩海东政策,于次年将安东都护府从平壤迁至辽东,并召还新罗汉官。
由此,新罗文武王最终统一大同江以南半岛。
三月丁巳,天后武媚祭祀先蚕祖于邙山之阳,百官及朝集使皆列位陪祀。
自麟德元年诛杀上官仪之后,高宗因患目疾,不能亲自批阅奏章,如断左右臂助。于是每当视朝,武后皆垂帘于御座后预闻政事。
高宗近年风眩日重,自觉不能听朝,便集群臣计议,欲使天后摄知国政,自己去往东都休养。话犹未了,中书侍郎同三品郝处俊出班,抗言上奏。
郝处俊:天子理外,皇后理内,自古以来乾坤之道,不可背之。昔魏文帝曹丕在位,曾下严令于辅政朝臣,既后世虽有幼主在位,亦不许皇后临朝;所以终曹魏之世,得以杜绝后宫及外戚祸乱之萌也。陛下乃是千古圣明之君,明史通鉴,深明兴亡之道,奈何以高祖、太宗辛苦所创之天下,不传于李氏子孙,而委之武氏天后乎!
众臣闻听此言,无不相顾失色。
高宗李治闻言不悦,刚欲发怒。中书侍郎李义琰出班奏道:郝处俊之言至忠,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陛下亦宜听之。
高宗于是隐忍不发,亦罢使天后摄政之议。
天后闻此朝议,深恨郝处俊及李义琰二人,因心腹党羽李义府、许敬宗皆死,自觉势孤,也便只得暂时隐忍不发。
于是别辟蹊径,一面在野大力推广摩尼教义,以宣扬电光佛转世为女身以荡雄魔;一面在朝多引文学之士,譬如着作郎元万顷、左史刘祎之、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韩楚宾等,皆召入禁中,使其编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凡数千余卷,以讽身为臣下者,不得忤逆天子旨意。
此后凡有朝廷奏议,亦密令元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刘祎之字希美,临淮阳乐人,弘文馆学士刘子翼之子。居家之时孝友双全,甚为士族所称,每得俸禄,大半散与亲属,高宗以此重之。武则天临朝之后,愈加甚见亲委。
夏四月庚辰,帝命诏升司农少卿韦弘机为司农卿。
韦弘机是为雍州万年人,贞观十二年游历突厥西域诸国,因乙毗咄陆可汗与唐朝作对,阻绝东西来往商道,故滞留西域三年,撰成《西征记》一书。
太宗皇帝欲有事于突厥,召韦弘机询问西域风土人情,其以此书呈献,太宗甚喜,擢升其为朝散大夫,累迁殿中监正。
唐高宗显庆年间,任檀州刺史,超拜司农少卿,至此便升司农卿正职。
当此之时,韦弘机又兼知东都营田之事,受诏完葺东都宫苑。宦者于苑中犯法贪贿,韦弘机先以杖刑责之,然后奏闻。
高宗非但不怒,反以为能,赐绢数十匹,并勉励道:此后内宫宦官更有犯法者,卿即杖之,不必奏也。
天后闻知此事,便即心中不悦。
又有左千牛将军赵瑰,尚高祖李渊之女常乐公主,是为驸马都尉;生一女嫁与周王李显,立为王妃。高宗皇帝对常乐公主颇为亲厚,亦被天后恶之。
于是便废其女王妃之位,幽闭于内侍省中。又命监侍给以生食,不许升火做饭。因多日不食,开门视之,王妃早死多时,尸体已腐。
武媚既将周王妃害死,反诬族叔二兄,复将其父驸马都尉、左千牛将军赵瑰贬出京师,使长乐公主随夫赴任。又命绝其夫妻朝谒,不许与天子相见。
天后为人狠辣,为夺摄政之权,灭绝亲情如此。
便既是亲生长子李弘,因受父命监国,是为自己夺位障碍,也深为天后所恶。
太子李弘仁孝谦谨,甚得高宗喜爱;又善于礼待卿士大夫,由是朝野归附,中外属心。天后方欲逞其志向,故对太子奏请大为不悦,屡屡无故加以驳斥。
太子数度迕旨,由是渐渐失爱于天后。
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侵疾日久,忽暴卒于合璧宫,年仅二十四岁。时因高宗巡幸东都未回,人皆以为是天后暗中下毒鸩之而死。
高宗闻报大为震骇,伤心至极,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