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被置之不理的《晦翁学案》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王文龙被禁足在家后,孙隆经常派人去探望。m.qinyuanshu.cc
在苏州当税监时,孙隆对于王文龙极不感冒,但将近十年以后,他对王文龙的态度却大大改观。
原因很简单,时移世易。
当年的两人矛盾源自孙隆想要在四镇收税,王文龙带领百姓抗争。
孙隆自然要和王文龙争到最后一秒。
但跳出税监的身份,孙隆也不得不承认,王文龙确实是个有骨气的文人。
人都是做出来的。
在官场待的越久,对于这种有底线的人就越是敬佩。
这天,孙隆正在批折子,联络王文龙情况的太监突然屋说:
“公公,王文龙的文章写好了,请咱们递到万岁爷那儿去。”
孙隆好奇道:
“这才半个月时间,这么快别是拿事情糊弄吧”
接过文稿一看,就见上面赫然四个大字《晦翁学案》。
孙隆也是上过内书房的,见到标题先自一愣。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字号里头都有个晦字。因为他的地位太高,后世文人往往不直接称其字号,便叫他做“晦翁”。
“学案”则是一种记载学派内容、师徒传授、学说发展的书体。
王文龙前世历史上,这种书体的最高成就自然是明末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
在黄宗羲之前,写学案写出名堂的人真不多。但各派儒生都对这种研究极为尊敬。
因为只要想想,虽然研究的过程就知道做这种研究必须要看大量的古书,收集大量资料,将古人的思想全部练上一遍,才能够做总结。
没错,王文龙这本《晦翁学案》就是从《宋元学案》里头抄的。
但孙隆不知道呀。
他把书稿放在一边,先把今天的褶子批了,做好批红之后,这才点一杯清茶,开始仔细看书。
孙隆也是喜欢读书的,要不然不会被派到苏四镇去收税,没点文化水平,可镇不住江南的读书人。
翻开《晦翁学案》孙隆很快看了进去。
别说,这还真是部功底扎实的大部头。
书中先系统化整理了朱熹的思想变化过程。
接着又详细梳理了朱子的源流以及门派。
上追当时如释道各派思想从中找到朱熹的思想来源。
下承朱子的各路弟子以及再传弟子。
《晦翁学案》是黄宗羲的《宋元学案》中最见功力的一章。
因为朱熹一生飘泊,思想变迁复杂,他和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几乎串起整个宋元儒学的网络。
要把这个人的思想流派找完,基本得把宋元儒学的变迁全部挖个底掉。
不知得看多少家的传头。
王文龙其实更想抄《明儒学案》,那是黄宗羲在大明将亡之际为自己经历过、试图拯救过的王朝所写的思想史。
一字一句深见骨力。
但大明这不还没完吗《明儒学案》超出来实在不合适。
王文龙退而求其次,便就朱子开抄。
王文龙在文章中自述自己喜欢看书、收集了一些珠朱子及其在传弟子的文稿,还有部分内容则是在翰林院藏书里借阅的。
这还真有可能,翰林院的藏书极其丰富,只是大多数书籍都没人有时间去看。
这年代信息交流又不通畅,没看过的书,还真就不知道里头写的是什么内容。
泡在藏书丰盛之处,闷头做文章是真能做出东西的。
王文龙的《晦翁学案》还是个加料版。
黄宗羲的《宋元学案》没写完,清代文人堪刻之时反复增补。一直到全祖望版本才算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