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剃度出家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寒食节,禁烟火。www.heyanshu.com

    没了需要按时呆在厨房的枷锁,困于后宅方寸之地的娘子婆子们也纷纷得空出门踏青,杭州城难得热闹起来。

    天竺寺在天竺山南麓,本就比宝云寺远。再加上今日出城祭拜的人居多,一个时辰的路程硬生生拖到了两个时辰。

    “娘子,到天竺寺了。”手中缰绳收紧,刘大的声音在车帘外响起。

    待季璋牵着苏迨再次踩上实地时,清晨的凉爽早已不复存在。只有临近正午的闷热与空气搅在一处,死皮赖脸地不肯离去,让人心里无端生出一抹烦躁。

    个子矮小的苏迨仰头,竭力望着高耸入云的巍峨山门,不由得生出一股惧意,往季璋身后躲了躲,“娘亲,这门好高呀。”

    “不过是石头堆砌的死物,迨哥儿不必如此害怕。”季璋反手摸上苏迨的头,轻拍安慰着。

    与宝云寺黄墙红门的木头寺门相比,由冷冰冰的石头堆砌而成的天竺寺山门着实显得不近人情。

    乘坐另一架马车的苏轼带着苏迈和朝云,朝母子二人走来,出声解释道:“这天竺寺分上下两寺,分居南北两侧。这山门并非寺门,自然修得威严了些。”

    “孩儿知晓了。”苏迨鼓足勇气从季璋身后站了出来,好似已经打败了心中的畏惧。

    “咱们今日要拜访的辩才法师是上天竺寺的住持,咱们得往南面去。”灵素与刘大在原地看守马车,其余一行人跟着苏轼浩浩荡荡往南走去。

    与来时路上所遇去踏青祭拜的闲适行人不同,从天竺寺山门至上天竺寺院内,一路所遇之人不是欣喜若狂朝外跑去,便是悲痛欲绝甚至跌坐在地无力再走。

    好似前方不是寺庙,而是一锤定生死的黄泉门。

    面对如此诡异之象,二宝不禁问道:“娘子,怎么从庙中出来之人情绪波动都如此之大?”

    季璋正欲让其噤声,不可在路上随意议论他人,与她并行的朝云却凑头过来悄声解释道:

    “辩才法师除了是皇恩赐紫衣的得道高僧,还是妙手回春的郎中。来找他之人大多病入膏肓,患有各种疑难杂症。能治自然是大喜,药石罔治自然是大悲,只能等死。”

    “这法师竟如此厉害。”二宝毫不排斥地接受了朝云的回答,并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走在前面的季璋用余光将这迟来的和谐一幕尽收眼底,心中只觉五味杂陈。

    一行人跨过上天竺寺的寺门后,路上之人蒸发般瞬间只剩下零星几人,就连金碧辉煌的正殿也只有稀稀拉拉几位香客。

    不待季璋疑惑,待瞧见已经延伸到辩才住持院外的长队,她便已然解惑。

    敢情这寺庙的香火和业绩,全靠这位妙手高僧啊。

    金乌悬挂在正中,不留余地地散发着腾腾热气。队伍前面的人有所准备,都带着油纸伞或者斗笠,更有甚者还带了下雨时才会用到的蓑衣。

    只有季璋一行人不知情况,憨憨地什么也没准备。苏迨尚且能躲在大人们短小的影子中乘凉,苏轼等人只能硬生生受着这大自然的馈赠。

    片刻之后,提前去探路的朝云终于回来了,气喘吁吁地汇报道:

    “郎君,院中的僧人说辩才住持特意为您留了间厢房,咱们不用排队等候。待住持忙完后,再派人来请您过去。”

    “走罢。”话音未落,苏轼已经护着妻儿转弯进了旁边院子。

    不知是不是苏轼的错觉,今年初夏的日头可比去年强多了。今日若是再这样站下去,中暑怕也只是时辰问题。

    *

    午时过后,日头稍稍偏斜,季璋就瞧见了这位传说中的“妙手高僧”。

    禅房门大敞着,一进屋便瞧见一瘦削笔直的背影坐在窗边,高高瘦瘦好似鹳鹄鸟。

    季璋却蓦然觉得他与那用石头堆砌的山门十分相似——皆是高高在上不可攀的冷冰冰模样。

    “见过辩才法师。”苏迈与朝云和二宝被留在了厢房,仅一家三口带着食盒进了屋。

    “又见面了,垂髫小儿。”辩才法师闻声转身略过苏轼,自顾自地与苏迨打着招呼,深邃眼凹中的碧色眼眸却落在季璋眼中。

    这是,胡人?

    高颧骨,高鼻梁,深眼凹,棱角分明的长相因年岁已高脸上无肉而更加锋利。

    但那双直击人心的碧眼却格外温和,毫无杀伤力,让人不自觉也平静下来,忘记一切烦恼。

    面对这位花白胡子的光头和尚,苏迨不知如何称呼,只得学着父亲的模样,拱手作揖道:“苏迨见过辩才法师。”

    感受到季璋打量的视线,辩才法师视线上移,对上她震惊的眼神,仿佛看穿了她心中所想,出声道:“贫僧乃临安人,不是胡人,苏大娘子且安心。”

    季璋闻言,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眼神过于冒昧,连忙收回。苏轼连忙找补,话中满是歉意,“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