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金泥玉检不须留:天下岂有三十……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清穿之我爹是雍正》 

    “叔祖父既已致仕,何不在家颐养天年?”胤礽费力起身,倚着靠枕道。

    早在三十九年,康熙便借索额图在家中妄议朝政为由,令其退休。

    “太子爷病重,我怎能不来?”索额图见胤礽脸色如此苍白,恨不得以身相替,“再者,这不是您的意思吗,难道您并不知情?”

    索额图的心跳漏了一拍。若是太子爷不知此事,怕是康熙做得局了。

    这些年大阿哥与太子斗得你死我活,万岁爷也只是作壁上观。这两年,却愈发打压太子爷了。

    只这几年太子爷身边的奴才,便换了不下十茬子。保成这个太子,做得不容易呀!

    是他们赫舍里氏,连累太子至今。可是太子若是没有赫舍里氏作为后台,皇上难道就会减少半分的疑心吗?

    索额图知道,他不会。

    “叔公此话何意?”胤礽似乎是明白了什么,他用力地咳嗽了起来,“咳咳咳……”

    他似乎是不肯相信,嗫嚅着道:“是,是皇阿玛宣你来的。”

    这句话,似乎是疑问,又似乎是轻叹。却让这个骄阳般的,尊贵无比的太子,用尽了所有力气。

    “是。”索额图此刻也明白过来了,这是康熙的一次试探与考验,更是一位帝王的警告。

    胤礽泄了口气,后背似乎是也没了力气。他慢慢滑到床上,阖上了眼睛。

    此事不过是康熙的一个局。

    若是索额图不来,那便是不尊圣旨,更有可能是与胤礽私下联络过多,暴露他们在德州亦有人手。

    若是索额图来了,难保康熙不会对他动手。

    毕竟,万岁爷八岁擒鳌拜时,也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与鳌拜比赛布库之时,将其一举拿下。

    但是索额图还是来了,他也不得不来。他是皇上的臣子,亦是太子的叔公。

    其实胤禛梦中,情况并没有如此糟糕。

    在索额图奔赴山东之前,康熙在京中的动作要小很多,到底是顾全了太子的颜面。

    今次不同以往,老九在上书房已经念了一年书,早就憋了一肚子气。

    胤禟早早便联络了山东的商会,煽风点火。

    “为咱们的太子爷,送一阵东风。”

    毕竟他的产业遍布南北,不论是盐铁、东北参,都是朝廷严管的,可他不只敢伸手,还能赚得盆满钵满。更是借着明珠的势力,囤积了相当客观的财富。

    其实康熙出行,阵仗虽比不得乾隆,但是声势也算浩大。更是少不得歌功颂德之事。

    沿途经过一些村子,就有许多当地官府提前安排好的百姓,夹道欢迎,康熙见到的,便是这一番万民景仰、争先跪拜的热景象。

    康熙与太子,此时还是在“蜜月期”的,父子二人共览山河,意气风发。

    听着百姓山呼万岁,康熙甚至动了去泰山的念头。

    生前身后名,他自封“千古一帝”,自然是想得天眷顾。

    封禅即“登封报天,降禅除地”。

    纵观古今,泰山封禅的皇帝仅仅只有六位,秦皇汉武自不必说,再者就是光武中兴的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以及宋真宗赵恒。

    康熙不禁回忆起第一次登临泰山——

    二十二年,康熙收台湾。次年秋,康熙第一次登临东岳泰山。群臣上奏,谏言他在泰山封禅。

    然而康熙却是“十动然拒”。只因朱元璋统一了华夏没有封禅。

    他曾经五次亲往明孝陵,三跪九叩,拜祭朱元璋,就是为了得到汉人支持,成为正统。

    “恭请圣上,以燔柴告祭,功成告天,勒石记功。”众位大臣叩首道。

    “朕凉德菲躬,实未有丰功伟业,…何敢效法前人,铭功纪德,”康熙最终还是拒绝了,只答应祭祀,“……仿尧舜之制,巡幸东方…设祭方岳以祈年丰。”

    即便凭他的功业,未能封禅,只是去祭祀一番,也能笼络人心,巩固爱新觉罗之万世基业。

    那年他虽有私心,到底在登临泰山顶、一览众山小之时,写下了“欲与臣邻崇实政,金泥玉检不须留。”

    只求为民办事,不留金泥玉检。

    不曾今次到了德州,许多山东文人,竟对太子颇为吹捧。

    虽然某种程度上,这是他曾经想看到的:

    效法汉人传统,以嫡长之子,正位东宫,拉拢汉臣,安抚人心。

    “吾皇万岁……”

    在一片对于康熙的吹捧之声中,却混进去了几句不同的:

    “太子爷龙章凤姿,文武双全呐”

    “吾等听闻,太子德行出众,实乃社稷之福。”

    “张兄,此篇文章吾愿献于太子。”

    “李兄所言是极,若得太子指点,此生无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