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 14 章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来玩,拾多拾少,谁还敢来数不成。

    虽说不计较得失,但有这群熟知地势的孩子,收获也颇丰。一捧板栗,五个鸡子儿,树底下撅出来的草菇,大如山杏、小如婴儿指甲盖的各式野果。

    苏织来时,福金不知从哪儿翻出个小竹筐。若叫阿月他们说,比家里阿娘装针线的簸箩筐大不了多少,顶多算个玩意儿。苏织就美滋滋一路挎着,福金数次想接,她都不肯。

    等回去村里,她招呼孩子们去家里吃饭,孩子们两两对视,笑嘻嘻跑开,远远落下句:“改日上山,再招呼我们呀……”

    拎筐进家门,自有丫鬟来接,苏织这次松开竹筐。上山沾得满身草泥,她回房换了身衣裳,急火火赶去厨房。

    灶下娘子已把她带回来的山货分门别类清理,见她来,殷勤问:“今日难得采买上好牛乳,五娘子可要用到栗子糕里头?”,她以为苏织要亲自动手去做栗子糕。

    苏织瞧她一眼,“我不耐烦,你做便是。”

    找个借口而已,谁还当真给顾十三洗手作羹汤?

    转念,她又道:“多做些,送去与阿月他们尝尝。”

    灶上娘子自去蒸板栗不提。苏织翻弄带回来的草菇,因采买到了新鲜牛骨,她决定做道滋补牛骨汤。

    先取来晒干的萱草(黄花菜),用温水去泡,剁块的牛骨洗去血水,下沸水氽烫,再捞出,用清水洗净。牛骨入锅,放姜丝,命烧火丫头加大火煮沸,半个时辰后,放萱草、草菇、木耳,加黄酒、青盐、胡椒调味。

    看着灶上娘子把它盛出来,苏织叫人端着,去找大兄。

    苏敏时本在书房,不知写什么,听到苏织身边人来叫,言说五娘子请大郎君用膳。

    他嘴角含笑,语带抱怨:“偏她作怪,用膳还要人来请我?”

    牛骨汤鲜美,苏敏时‘咦’了声,言道这菜味道尚佳,用料不麻烦,只搭配心思用得巧。

    苏织得意一笑,这才告诉大兄是自己的手艺。

    苏敏时当真惊讶。他也知阿织不喜厨房烟火,竟不知她何时学了这好手艺。只当她被撵来乡下,心里不安,故意                                                做来讨好。不免心疼,又不愿说破,命人再盛,做出高兴样子夸赞:“阿织好能干。草菇肥美,萱草味鲜,木耳口感细嫩,有荤有素,正合养生。”

    苏织笑得娇俏,“大兄可不能白吃我的好饭食。”

    他扬眉,“钱不够使了?”

    “小瞧人不是!”,看懂大兄揶揄,她赌气般道:“钱嘛,总是不够使,大不了我去寻二兄,寻婶娘,到年底总能还上。”,每逢年底,收礼收到手软,一年亏空可清。

    “我是为了村里孩子。”,她娓娓道来。

    此前就隐约想,在村里建个村学,叫适龄的孩子都读书明理。只是她再受宠,也是个小女子,兴学大事,等闲不能做主。大兄不同,他虽仍在读书,却已经可以代替父亲做主家中事务。

    村学规模不必大。别院平时也都空着,就算她和大兄二人都在,也住不了那么多间屋。隔出靠外的三五间,单独垒墙,自成一处,既可用作学堂,又能供夫子住宿。

    夫子嘛,大兄交游广阔,学兄学弟众多,总有个把家中贫困,无力继续科考,想要谋生的。她又不是想叫村里孩子去考秀才举人,认识几百大字,能通读一两本书,给他们多一条出路。

    如宋止戈所言,农人土里刨食不易,但凡认识两个大字,也好去镇上,去城里,寻个店面给人家当伙计。

    她兴致勃勃规划:“请来的夫子若仍有心思进学,可以不必久留,过个一两年,自去便是,我们可再找新夫子。实在不行,我也勉勉强强能教嘛。”

    苏敏时失笑,揶揄她:“你怎地不算上大兄二兄?叫我二人来给你当教习,可好?”

    “大兄不得送那灾秧子去淮阳?”,她脱口而出,大兄的面色立即沉了下来。

    话一出口,就知犯错。苏织咬了下唇,只是不肯认错。

    她又没说错。顾十三就是灾秧子嘛。

    遣退侍候的下人,苏敏时沉吟了下,思考要怎么开口,才不伤阿织,又能教她。

    “古人云,乱之所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阿织没读《易经》,他细细解释:“君子处事说话,当谨守慎密,重要的事情不慎密,会造成祸害。我知道你心有愤恨,但阿织,为事不秘,必遭灾殃。你今天当着仆下的面,能脱口而出,改日若见到他,又要如何?”

    苏织心里明白,嘴上不想承认,拗着说:“左右不过两三日,大兄就要送他去淮阳,我是打定主意不见他。”

    她怕一见到他,就忍不住手痒想捅上一刀。

    “我思虑一夜,他不去淮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