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钓系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这是思庄体贴他的行为,毕竟他这种贵族出身的公子,自来也没有下厨的习惯。还纳闷儿呢:

    “切甚么菜?不是应该剁馅儿吗?”

    思庄这才告诉他真相:

    “不做扁食,今儿吃饸饹面!”

    赵括先是失望,随即又双眼一亮,抚掌而笑:

    “饸饹面好啊,多做点码子,我喜红烧的,我阿母喜酸汤的,旁人调的汤总不如你家的鲜美,也是奇了怪了!”

    思庄今日格外好说话,挽起袖子,边和面边应:

    “行,剩余的红烧码子你都带回家叫人给你阿父煮面吃,他老人家喜辣,我再添两匙特制的油泼辣子,保准他老人家欢喜!”

    赵括和思庄熟了,知道她这人有一说一,最做不来假客气的事,于是从不在她面前搞谦虚那一套,当即便乐呵呵应了:

    “回头叫我阿父专门谢你!”

    饭菜还没出锅,赵括闻着味儿便已经迫不及待啦。

    以往他作为贵族阶级,食案上是绝对不会出现这些贫民饭碗里才有的玩意儿的。但他去岁偶然在思庄这里用了一回后,便爱上了饸饹面那种特殊的口感。

    荞麦高粱去壳儿,磨成粉制成面条,加上思庄的独家秘方调味,滑溜又爽口。甚至为此给出了极高评价:

    “吾愿与八珍宴相换。”

    赵括所谓的“八珍”,是从周天子时期传下来的,《周礼·天官》中有“珍用八物”、“八珍之齐”的说法。

    《礼记》中记载,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珍、熬珍和肝膋八种食物,是为八珍。

    也有牛、羊、麋、鹿、马、豕、狗、狼乃八珍的说法。*

    不管哪种,都是以肉食打底,乃时下贵族餐桌上的美味,只有在祭祀聚会等重大场合才能用到。

    可见赵括对思庄厨艺的推崇。

    他把这些絮絮叨叨说给思庄听,思庄认为他纯属得不到的在骚动,她敢用她和林评的性命做保证,她思庄,厨艺平平。

    以往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稍微多耗费一点能量,给她攒了点调味品,满足日常并不需要的口腹之欲罢了,没成想最后便宜了赵括一家。

    不过现在有了林评,这点能量也不用浪费啦!

    “肉食者对藿食者的新鲜劲儿罢了!”思庄如此评价。

    所谓肉食者,便是赵括这等贵族子弟,日常多以肉食为主之人。

    且这些人在选择食材时很看脸,夜间会哞哞叫的牛,上下睫毛相交的猪,屁股上没毛的狗,一律被认定为二等食材,不为贵族所喜。

    而所谓的藿,是当下的大豆嫩叶,藿食者便是以大豆嫩叶为食的平民和奴隶。

    尽管从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标准,但自周王朝以来,因着严厉的等级制度和生产力,以至于平民多以——

    米少水多的“糜”,米稍微多一点的“粥”,在粥里加了肉的“羹”为                                                食。

    若是连这些都吃不上,那就只能煮点大豆叶子勉强糊弄肚子,做个藿食者啦。

    赵括对思庄给他的评价,认真做出反驳:

    “偏见!在野之人对在朝之人的偏见!平民对贵族的偏见!以及女娘你对自身认知不清晰的偏见!”

    你觉得你是藿食者,事实上,只要你愿意,随时都能跻身肉食者行列!

    思庄不置可否,摆手赶人:

    “去外头玩儿罢。”

    由此可见,在思庄这里,赵括某种程度上也就和成日只知玩乐的孩童一个等级,可惜赵括本人并没有领会这层含义。

    思庄还抽空用做了两道凉拌菜,烙了一笸箩葱油饼,隔着窗喊赵括:

    “打发个人去村里喊孩子们过来吃饭,记得叫他们带上碗筷,今儿可以每人吃一碗!”

    赵括轻轻皱眉,如今村子里甚么情况他一清二楚,村民这是欺负思庄年纪小不会持家呢?

    马服君夫人闻言也露出不悦,但隔着厨窗瞧见思庄面上并无不快,于是朝儿子轻轻摇头:

    “去罢,快去快回!”

    赵括吸吸鼻子,闻着空气中勾人的香气,肚子不争气的叫了一声儿,决定此事回头再议。

    于是这天晌午,村中孩童们端着碗,在思庄家院子外吃到了一整碗饸饹面!

    羊肉混着木耳丁,蘑菇丁,萝卜丁,山药丁以及芫荽和葱花作浇头的红烧饸饹面!

    另外每人还能分到一整个巴掌大的葱油饼,两筷子凉拌菜!葱油饼还冒着热气儿,凉拌的荠菜和藿菜嫩芽儿,蒜香混合着醋香,引人垂涎。

    即便家中年景好的时候也不敢这么造啊,何况如今!

    年纪大些的孩子对此还有印象,能认出这是饸饹面。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