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局外人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着扑朔迷离的前程,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想着一探这红尘情缘的底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此说来,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着某种执念。换一个角度说,风起云涌世上潮,吾辈就像惊涛骇浪里的那一叶扁舟。于是,那航向,那前程,那堤岸,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样的一叶扁舟,它与那码头或堤岸,似乎总有着一段距离……

    “宁王子,”赵昭婷这样说道,“如果,如果真到了摊牌的那一天,如果真的要在大晋王室与刘大将军之间作出选择,二者必居其一的选择,你,你怎么办呢?”

    心乱如麻之际,思忖再三,她还是把话挑明了。

    尽管,赵昭婷也深知,此时就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似乎急切了些。然而,既然迟早有此一问,此刻先问一下,也未尝不可吧?

    于是,有那么一个瞬间,她甚至不愿意去看对方的眼神,而只是暗自嘀咕着:刚才,刚才,我究竟说了些什么啊!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这样轻易开口吗?

    只是,既然已经说出口了,也就没必要后悔了。

    这个宁王子嘛,确实不是那种夸夸其谈之辈。要说他“少年老成”,勉强也说得过去。对于人的个性,自然也有好坏优劣之分,不过,如果不是和具体的事情连在一起,只怕也是说不清楚的。

    宁王子久居深宫,一直都是衣食无忧的。这样一来,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比较宽裕。一开始,他下了不少功夫,用于文韬武略。而对于那些感伤忧思的诗歌辞赋,他更是一唱三叹,沉醉不已。对于《洛神赋》的情有独钟,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不过,平心而论,最初几年,人是人书是书,他只是读点书而已,还未到人书合一之境。因为,人嘛,总有着少不经事之时。

    直到有一天,他开始有意识地睁眼看世界了,他才惊觉,自己的处境,并不乐观。说得更确切一点,作为大晋皇室的一员,在风雨飘摇之中,自己该如何自处,甚是费思量。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对于自己的先祖司马攸,他有了更多的关注。对于和司马攸相关的一切,也就成了他思索的重点。

    最初,“为尊者讳”,对于司马攸,他所想到的是,司马攸才识过人,为何却是郁郁不得志呢?

    再过一些时候,他隐隐意识到,此前的那些日子里,为先祖司马攸鸣不平,其实只是某种表象;更多的,则是感时伤世。毕竟,和司马攸相关的那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再怎么百感交集,都是无济于事的了。沉迷于过去,其意义,终究还是有限的。

    这样一来,他关注的目光,收回到现实之中来了。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难免有这样的一些疑惑:

    最近几年,这位宁王子,想过要取代今上而自立吗?或者说,将今上架空,由自己摄政?

    对于他来说,这一类的想法,忤逆不道,自然是不会轻易对人说起的。因为,一旦事情败露,那可就是杀头掉脑袋的事情了!

    当然,这样的事情,除非他愿意说出口,要不然,我也是不便于开口相询的。到目前为止,他对于我的信任,还是有限度的。

    如果此前的那一个猜测,是真实不虚的,那么,接下来的疑问就是:

    有了那种想法之后,这位宁王子,又做了些什么呢?

    当年,在继位问题上,司马昭也曾犹豫过,也就是说,要在司马炎和司马攸之间做出选择,司马昭也曾经颇为踌躇。那么,最终胜出的,为什么会是司马炎呢?

    对于这个问题,司马昭的心目中,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吗?

    从表面上看,司马昭也曾征求过手下的意见。

    对此,山涛谏曰:“废长立幼,违礼不祥。”

    另有几个大臣附和道:“长子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非人臣之相也。”

    看看,有谁为司马攸说话?

    这些人所想的是,如果司马炎继位,自己依然能够受益。

    而另有两个大臣,直接说出了“前代立少,多致乱国”这样的话语来,这就直接点醒了司马昭。

    由此看来,此前,司马昭的那些犹豫,更像是在演戏。先说上几句要把天下传给兄长司马师的“后人”司马攸,以显得自己饮水思源,不忘本。如此一来,就可以笼络人心了。

    在司马昭的心目中,司马攸情性温和,恭俭孝悌。这样的人,作为子嗣,自然是不错的。因此,他对司马攸只是慈爱、怜爱,纯粹是父亲对儿子的天伦之情。至于继承基业嘛,“聪明英武,胆量过人”的司马炎,不是更值得信赖吗?

    由此看来,在世子之争上,司马攸全然处于下风。

    其实,就算撇开司马昭与众大臣的意见,单看个人实力,司马攸也敌不过其长兄司马炎。“情性温和、恭俭孝悌”什么的,若是太平盛世,治理一下国家,或许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