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章)韩王咋了? 第(1/7)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双方的战术都定的很清楚。

    韩王和左相国还以为霍海不懂作战,不知道派人探查地形,不知道探查消息。

    实际上,霍海的人,拿着望远镜,在他们的目力所及之外,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呼市方向,公孙敖派遣了一支部队进驻孤山关,这支部队正是赵信的嫡系部队。

    赵信的嫡系有整整四千人,这四千人进驻孤山关并没有引起混入关的匈奴人的注意。

    不过,匈奴人并不知道,赵信已经去了孤山关中,和嫡系汇合。

    山鞍关,孤山关。

    呼市。

    形成一个包围圈。

    这边,霍海八百人从山鞍关过了大青山鞍部,进入了山北部,径直的朝着韩王部前进。

    与此同时,剩下两百人,带着三百犯人,一共五百人,从山鞍关依山设卡,连续三道防线,一直布置到南侧山口的土默川。

    混进关的匈奴人看到防线,立刻发现上当了,这好像是针对自己的。

    在回头想起赵信的四千人去往孤山关,其实根本不是要去孤山关,而是绕到了东面,恐怕是堵自己背后的!

    而此时,公孙敖指挥七千将士往山鞍关移动。

    一方面是要接替霍海拿到山鞍关的控制权,一方面是避免赵信阴沟里翻船,如果翻船,他就好补救。

    三支部队和秦长城形成了一个【又】字包围圈,把混进来的匈奴人围住,并且正在不断地缩圈,只在上面那一横有一个缺口。

    但问题是,匈奴人就是从那口子混进来的,现在要出去,就难了。

    只听说过一个人钻狗洞跑路的,没听说过一支部队钻狗洞一起跑路的。

    山这边,赵信的部队已经把左相国麾下的骑奴逼的再也没法在山野间隐藏了。

    一群人干脆聚拢在了一起,是死是降几乎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

    一切选择的权力都在汉军手中。

    赵信围着这群人,想要让他们投降。

    公孙敖策马上前:“赵将军。”

    赵信拱手:“公孙将军。”

    公孙敖:“我听人说,狼与犬的区别,不在于是否会对猎物下口,而在于是否会对狼下口。”

    赵信冷哼。

    谁都知道赵信是降将,降将没有人权的。

    但问题是,你也用不着时时刻刻提醒吧?

    其实是霍海提醒了公孙敖。

    霍海告诉公孙敖,君子坦荡荡,但君子也不立于危墙之下。

    防范于未然不等于不是君子。

    赵信是降将,才投降几年光景,也没立过太大的功劳,是否和我们大汉一条心,还需要时间来考验。

    在布置战场的时候,尽可以相信赵信,但是在战争之后,能否引导他心向大汉,那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赵信之所以冷哼,是他很讨厌这种比喻。

    不是讨厌被比作犬。

    而是因为……狗会咬狼,狼也会咬狼……

    不过赵信还是拔出了刀。

    既然你想看,那就看吧。

    热血融化白雪,白雪洗不尽热血。

    苍凉的北风中,雄鹰展翅盘旋,鹰啼长空。

    当赵信毫不留情的开始杀人,人群中的那些人才逐渐有人跪下,匍匐。

    公孙敖也没多说什么,带着大队伍离开了山道,朝着山鞍关前进。

    他要在短时间内把山鞍关变成一个大仓库,把霍海用得上的任何资源全部预备着,同时在拆迁这两周在呼市筑城的人修建呼市到孤山关的公路。

    这条公路既然可以往北方送物资,也可以在未来往外运送牧场产品,这种可以二用的道路,是卜式和军方高层一致认定需要先修的路。

    ……

    山那边的事情这边的人不知道。

    只是天上一直有鹰在盘旋,似乎有不祥的征兆。

    霍海用望远镜看了看前方,发现一个雪崖。

    从透视学的角度看,雪崖的位置应该可以绕过前方的小山口看到山坳里。

    “派人去那雪崖看看。”

    羽林卫自己的斥候小队的队长葛三有点犹豫,还是选择了禀报:“统领,那个位置属下之前亲自去过了,的确能毫无阻碍看到山窝窝里,但是那儿距离山窝窝太远了,真看不清。”

    霍海:“哦?你有没有把握带人上去?”

    葛三思索了一下:“那个地方有点难爬,北方的兵我能带上去,南方的兵,我给他捆身上背上去。”

    霍海大声:“落下闳!”

    落下闳走了出来。

    葛三看到落下闳的雄壮的大体格子,一咬牙一跺脚:“属下用牙咬着都给他拖上去。”

    让他们上去的原因也简单,落下闳不是人型望远